众所周知,China的本意是“瓷器”。美艳绝伦的中国陶瓷享誉世界几个世纪,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瓷都·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隶属于泉州市的德化县更是以质纯色白似凝脂的白瓷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享有“东方维纳斯”之美誉。
德化的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是烧制瓷器的上乘选择。饮水思源,助德化弥补空白戴云艺瓷研究所是一家扎根于戴云山,以钻研高、精、尖瓷艺为主的陶瓷企业。窑工们采集戴云山天地之灵气,烧制出无数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成为可以与天然玉石相媲美的陶瓷代表。
家乡的腾飞一直是戴云艺瓷所希冀的,为了强化德化陶瓷发展的弱项,戴云艺瓷在发展企业的同时重点钻研陶瓷釉料工艺,弥补了德化陶瓷的不足。古语有云:钧窑挂红,价值连城。“挂红”这种现象,一般人称为“窑变”。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故称之为“窑变”。 禅语曰“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窑变的不可捉摸注定了它的价值连城。近几年,窑变釉在市场上的价格开始逐渐上涨,戴云艺瓷刻苦钻研,抢占先机,成功研发了高温结晶窑变釉瓷,特别是通过还原焰,利用普通瓷土烧制的纯天然瓷艺作品,更是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戴云艺瓷还有一个“变废为宝”的本领,将原有废弃瓷土研制出瓷器新品。《福满人间》是一件还原数百年前的铜红釉瓷弥勒佛像,它的成功烧制,填补了陶瓷界利用废弃瓷砂土烧制铜红釉瓷器的空白,丰富了德化陶瓷工艺的内涵。推陈出新,走在时尚最前沿戴云艺瓷艺术总监、民间工艺大师陈国钦经过不间断地探索与创新,规模日臻完善,现设有釉料工艺研究室、造型设计研究室、雕塑创作室、烧成工艺研究室和陶瓷文化研究室,研究创作人员30多名,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10多名。大胆尝试研发新的品种是戴云艺瓷的成功秘诀,公司不断对产品的釉色、造型、装饰进行设计,使之尽量投合消费者的爱好和要求,他们创作出的作品形象逼真、神态细腻、气韵灵动,一直走俏于国内外高端工艺礼品市场和艺术收藏市场,《东方丽人》、《百年好合》、《锦上添花》等一件件艺术珍品的问世,让“戴云艺瓷”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
很多喜欢收藏瓷艺的买家都说,戴云艺瓷的创意独特,堪称中国传统瓷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晶,可谓引领当代瓷雕艺术的新潮流。未来的戴云艺瓷将以潜心探讨艺术为本,不断追求瓷业的新境界,本着“用心沟通、真诚服务、价格公开、诚信经营”的原则,坚持“戴云艺瓷”的信念,将新的艺术成果生产成世界青睐的一流作品。
一千年取土开山,一千年窑火不断,一千年巧夺天工,一千年凤凰涅槃。中国瓷都·德化经历了千年洗礼,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界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与荣耀,戴云瓷艺在德化的土地上发展壮大,承载着发扬光大大德化陶瓷的使命,使制瓷这项在中国已有数千多年历史的艺术能继续丰富我们的生活,续写China的美好篇章。
陈国钦的艺术征程
晚唐期间侨寓泉州开元寺的身毒(今印度)人释知亮大师,仰慕戴云山钟灵毓秀,常常心驰神往,食不甘味,卧不暖床,且自言自语:“身在此紫云,显在戴云。”紫云,即今泉州开元寺。如今戴云艺瓷研究所精心创作的作品根植于戴云山,同时不辱盛名,又为其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戴云珍品 工艺与艺术的结晶戴云艺瓷研究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德化窑址中心区。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是烧制瓷器的上乘选择。戴云艺瓷利用这一天然优势烧制出无数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堪于天然玉石相媲美。《福满人间》、《天地方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福满人间》是戴云艺瓷窑变工艺的代表作品,是一件还原数百年前的铜红釉瓷弥勒佛像,是先用废弃瓷砂土雕制成型,再在衣饰上施上铜红釉,再经过1310℃—1330℃还原焰高温窑变烧制而成。所谓窑变是指器物在窑内烧制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出窑后会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禅语曰:“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窑变的不可捉摸性注定了烧制成的单品价值连城。它的烧制成功,填补了陶瓷界利用废弃瓷砂土烧制铜红釉瓷器的空白,丰富了德化陶瓷工艺的内涵。这尊弥勒佛慈眉善目、笑颜永驻,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他的降生就是为人间带来福气、好运。
戴云艺瓷高温结晶窑变釉瓷工艺的代表作品《天地方圆》,其色彩艳丽,别致的图案幻化出神秘的、令人无限遐想的艺术空间,“天地方圆”的命名恰使作品的境界得以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