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身粗布蓝衣,一脸愁容,50岁的工人安宝元坐在一群衣着光鲜的企业老总、经理中间,显出几分不协调。
12月7日至8日,在青岛举行的“和谐劳动关系与企业制度创新法制论坛”上,参与起草《劳动合同法》的权威专家亲自登台解读《劳动合同法》。安宝元连着听了两天。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将于近日出台
他拎着的布兜里,装着《劳动合同法》文本、释义,还有他的反映材料。老安在青岛一家全球五百强的大型外资企业工作了12年,眼瞅着他和厂里的劳动合同要到期了,厂里已经放出话来,不准备和他续签了,老安一筹莫展。
老安拿出一本已被翻得卷了边的《劳动合同法》问:“这部法律不是马上就要实施了吗,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保护?”
老安的焦虑与期待,同样写在来论坛听课爆满的企业家,以及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脸上。
随着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临近,这样的场景,在中国各地不断上演。
从审议到通过,再没有哪一部法律像《劳动合同法》这样牵动人心。从华为7000名员工辞职风波到接二连三的企业裁员事件,没有哪一部法律在实施之前,像《劳动合同法》这样,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无论是在最普通的农民工中,还是在高级白领、金领中,都激起了巨大震荡和冲击波。
全程主持《劳动合同法》起草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评价说,这部法律之所以引起如此众多的关注,在于它将成为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强资本弱劳力的标志性拐点,通过国家意志力的形式,缔造一种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矫正倾斜的劳资关系:中国要迈一道槛
中国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拥有大量低成本廉价劳动力。经济发展迅速,蛋糕越做越大,但普通劳动者得到的份额并没有相应增大。
在广东珠三角,近30年经济飞速发展,打造了高速经济引擎。而在这个引擎的深处,是流水线上大量廉价劳动力的身影,他们处于强资本弱劳动力格局的机器终端,终日劳碌,却待遇低下,超时加班,拖欠工资,机器吃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调查显示,过去10年广东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广东农民工工资10年只增涨了60多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工资是下降的。
恶劣的劳动待遇,农民工无力抗衡,只能选择“以脚投票”,广东一度闹起引人注目的“民工荒”。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2007年企业白皮书指出,1990年到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53.4%降到41.4%,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的比例从21.9%增加到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