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沪上20多名主持人的婚史曝光,住址、家人的资料也未能幸免。一个被曝光的主持人大呼“吓死我了!一定是内部人干的!”
职场中人的许多隐私,在办公室里被有心人以一种看似淡漠、实则在意的目光关注着。关于你的一切,都可能被哪个口风不严的同事泄露出来;你也时常会听到其他同事的隐私,明知道不该传播,但憋在心里又有点痒痒。
办公室里的隐私你知道多少?你觉得身在职场哪些隐私该加锁?
小心你的博客
◆VIOLET(外企职员)
我做人一直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办公室里别人的隐私,万一听到了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让其烂在肚子里。当然,也有憋不住的时候,那我就告诉不相干的朋友,决不让它再到办公室里“回炉”。
现在的职场竞争激烈,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万万不可无。有些人喜欢靠出卖和歪曲别人的隐私往上爬,对这种人,我都尽量和他们划清界线。
直到有一天,坐在隔壁走廊的MM通过MSN对我说,她也很讨厌新来的老板。员工对老板有意见这事常有,可她为什么要在话里加个“也”字呢?我从来没对别人说过我对新老板不爽啊!然后,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我的恋爱经历、大学生活、进公司的面试经过……都莫名其妙地被人知道了。虽然都是挺熟的同事,可这些我并没有告诉过他们呀。
终于,在看某位同事新建的博客时,我明白自己在“阅读”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窥视”着。我写博客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把它当成自我宣泄的一种途径,所以我情绪表达还算比较直白,平时也会和好朋友们互相“串门”,了解哥们姐们的近况,留留言,权当感情交流。可我忘了,除了朋友,同事也是可以来“拜访”的。任何关于办公室里的只字片语,都有可能被嗅觉灵敏的人发觉,一不小心,我就成了“众矢之的”。
无奈,我只好改变了自己博客风格,那里不再是我诉说心事的地方,而变成了另一个网络办公室。我又恢复了将日记写在日记本上的习惯,因为日记本才是最隐秘的地方。
企业文化就是“锁”
◆Petal(外企职员)
进这家公司好几年了,我没有升职也没有大幅涨薪水,但是心情却很好,没有想过跳槽。因为我们公司的工作氛围好,人际关系也比较和谐。
我们公司是一家外企,除了中国内地员工外,同事中还有欧美和新加坡人、香港人。虽然各自文化背景不同,但是素质都比较高,相处也比较融洽。公司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大家各管自己一摊事,只谈业务忙着工作,也没有谈私人事情的时间。这一点使我很满意。
其实,办公室同事间也经常聊天,大家性格脾气各不相同,有个同事的个性比较张扬,中午休息时喜欢说些名人八卦,我们也只当听故事,听完了事。女同事之间也会谈谈购物及化妆经验,但大家对个人隐私都守口如瓶。
一位同事直到要结婚了,我们才知道她的男友是我们办公室另一位同事介绍的;一位相处多年的同事请假了,我才知道她竟是一位中央高官的外孙女,外祖父从北京来要见她,可上司从来没有透露过她的身份。上司虽然知道我们许多个人及家庭隐私,但从来也不向我们泄露半句。上行下效,我们同事间也形成了不说不问不传隐私的“三不”规则,除非本人主动说出来。
每个同事各有自己的知心朋友,所以“三不”规则只是相对的,哪些信息属于隐私也是因人而异的。要结婚的那位同事与介绍人就是莫逆之交,她们间互相“加锁”的隐私肯定要少得多。我很喜欢我们公司的这种尊重别人隐私的氛围,人总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
办公室说隐私,拿捏好分寸
◆花眼(外企职员)
有人说,办公室里无友情,同事之间无朋友。这话虽有些绝对,却也不无道理。同事之间,即使是最好的朋友,适度地保留空间、守住隐私还是很必要的。
有时,口无遮拦会让人在背后笑话你的无知幼稚。比如奉子成婚的琳,本应该夹紧尾巴、谨言慎行以防流言蜚语,没想到她竟自爆猛料,大方地告诉别人:自己是因安全套不慎脱落意外中招,不得已结婚。如此难以启齿的床笫之事竟由当事人之口说出,犹如重磅炸弹,在办公室的挤眉弄眼、唾沫横飞中迅速传播开来。可怜琳,不仅被人洞悉隐私,还要被人嘲笑“缺心眼”“没脑子”。
不过,过分守护“隐私”、草木皆兵也大可不必。比如,我们单位要求人人在通讯录上登记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唯独芸,不知是如何做到的,就是可以说服领导不让她登记。不仅如此,她无论是对我这个好友,还是其他同事、客户,一律不肯透露。每次问她,总是含糊地说自己住在某条公交线路沿线,保密功夫之好,就连熟知上至领导、下至小八腊子几乎所有人家庭地址的班车司机,也对她住在哪里一无所知。她的故作神秘,一时间令流言四起,大家都以为她住进了某位富豪包养的别墅。每当听到这样的揣测,我都为她暗暗叫屈,因为我知道她其实只是想保留隐私,把工作和家庭生活完全撇清关系而已,只是做得有些过头了。
有时候一不留神知道别人的秘密,即使你帮他保密,也还是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