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黄徒步从东城中心的长沙火车站走到公司大楼,“测量”出垂直距离为1600多步,相当于1公里的路程。只要发展不变,这里绝对将会成为繁华的闹市中心――他断定。
当时正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全国的地产业都处于最低谷,黄却毅然决然投身其中,先后买下处于荒郊野外的两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开始了他进军地产业的征程。
如今回忆起这次冒险开拓,黄笑称并没有别人料算的那样风险巨大。“大家都在做商品生产时,我就做地产。反之亦然。我的思路是做生意不能随大流,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行。”
市场行情渐渐好转后,黄又如履薄冰地开办起了志发宾客楼、湖南饮用水公司,这些项目在他的精细操作之下,都颇见成效。
公司的规模和效益日渐上升,他开始有了做大的冲动。
扩张的智慧
“市场上商机无数。大家都想得到,但都认为做不到,你却做到了,这样就会有机会;大家都想不到,你却能够想得到,且又做到了,这样会更有机会。”
总结在事业拓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万家丽建材广场的发展时,黄认为机会不是靠运气能得到的,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眼光。
初创“万家丽”时,黄一直在冥思苦想发展的模式,但他没有去借鉴书本经验或者外出考察。“书上有的大家都知道,而因为地域因素,别处的榜样也未必能克隆成功。”黄期望自己能有着新的发展样本。
但什么是该项目成功的条件呢?他认为,必须做到消费者、商家、政府三者满意。
以建材市场而言,当时都是零散经营,要买一样产品,“货比三家,脚要走酸”。并且价格有的高得离谱,只做一锤子买卖;有的价低却没有质量保证。这样的行市让消费者十分反感,但又无力改变。
黄有心在此取得突破: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及严格优良的管理把商户集中起来,对消费者实行明折明扣,使市场透明化,并保障售后服务。
如此的构想和实践自然会赢得商家的信赖,因为双方可以互利。但政府呢?
黄认为,政府的期望点肯定在于提高城市品位、规范市场管理、节约用地、规范税收。而他的建材广场模式正具有上述好处,不会招致政府的反对。
同时,为了保证效果,他亲自担负起了设计、划地、盖房等全部建设。
事实证明了黄的眼光锐利。
他公司几年中受让的100多亩土地,位于长沙市南北第一主干道万家丽大道与东西主干道五一大道延线荷晏路交汇处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当初选址时还是郊区的荒凉之地,如今却成了新城中心的中心。而短短的两年多后,这里建成了占地面积19310平方米、总营业面积达5.7万平方米的全国特大型市场――万家丽家居建材广场。
广场自2002年5月开业后,陶瓷、木板、洁具一直保有全国第一的领先位置。
2003年完成了广场的二期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后,整个广场也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了国际综合认证的建材流通企业,并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世界32个国家认可的认证证书。
成功的一个标志是:万家丽成为了全国首个被命名为地名的建材流通企业。全长39公里、号称长沙第一主干道的原火星大道被政府命名为“万家丽路”,万家丽与荷晏路交汇处被命名为“万家丽广场”,长沙第一个城市隧道也被命名为“万家丽隧道”。毫无疑问,黄志明成功了。
有着青少年时对贫穷的深刻体验,身家富裕后,黄从不吝惜在公益事业上的花费。“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是对社会最大的帮助。但我们不能吝惜钱财,因为只需要一点就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这是积累了一份功德!”
十几年来,黄累计为孤儿院、敬老院、学院、灾区等慈善和公益事业捐资150万元,上交税费数千万元,先后被选为湖南省九届政协委员、长沙市八届九届政协委员、长沙市十二届人大代表。
2004年11月,黄志明被评为“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虽然有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黄还是按捺不住继续扩张的冲动,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正在悄然推进:他计划用3年的时间,盖一座长沙市规模最大的商贸城;并且在仓储物流方面发力,以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品牌落户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