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和普通的酒店服务员,两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有着很大差异。空姐笑容甜美,对待客户亲切、热情、礼貌、大方、耐心、体贴,她们提供的服务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而普通的酒店服务员则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她们的服务只能用合格来形容,远远没有达到用心的程度。为什么呢?因为她们工作的激情不一样。由于空姐与普通酒店服务员的薪资和受社会尊重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两者对工作的激情相差甚远。空姐以工作为荣,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时充满了激情;而普通酒店服务员却很少真正认同自己的工作,她们甚至认为自己是迫于生计不得已从事这份工作,在内心排斥工作,就更谈不上具备工作激情了。
激励比想象的更重要
工作动力的真正源泉是什么?经理人要想让自己的团队产生高绩效,必须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欲引其泉,必浚其源。”只有解决了团队成员们工作动力之源的问题,团队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成果。
很多经理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薪水是员工工作动力的源泉。”他们的依据直观而显著:员工们按时上班工作,不就是为了领取薪水吗?
这个回答正确吗?我先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我的一位同事,痴情于跑步健身。他自己出资创办了一个跑步爱好者网上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对所有会员都是免费开放的;他每年都要组织3至4次大型跑步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跑步健身的行列中,他设立了跑步基金,奖励那些长期坚持跑步的运动者;等等。然而,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公益性的,他没有向跑步爱好者收取任何费用,相反地,为了维持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营,以及跑步活动的开销、跑步基金的费用,他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他这样对我说:“我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剩余的部分都投入其中了。”
为什么他会用自己的薪水来做一件没有任何收益的事情呢?因为他热爱这项运动。某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生默默无闻,专心于科学研究,为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为名不为利,他晚年的时候,记者采访他,问他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就能耐得住寂寞,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这个工作呢?”老科学家回答道:“因为热爱。有了热爱,就再也不需要其它的理由了;有了热爱,就足够我倾注一生之力来从事这份工作了。”
现实社会中,像我同事和老科学家这样的人绝不是特例。很多人迫于生计,为了获取薪水,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从事某一份工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薪水就是他们工作的最终目的。事实上,工作的本质意义是通过自己认可和喜欢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这一本质意义包含两个关键要素:
第一,工作必须是自己认可和喜欢的方式,所有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首选“适合自己的”、“喜欢的”工作。与自己的价值观相违背的工作,即使薪水再高,人们也不会勉强接受。
第二,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人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更注重长远的发展,短期利益不能起到吸引作用。
只有点燃了员工内心的激情,让员工热爱工作,以工作为乐,才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动力,组织与员工们才能真正建立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