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人力资源>>|
团队文化建设之共鸣的力量

发布:2010-10-12 14:41:08  来源: 博锐管理在线  [字体: ]
  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和不同意见吗?当然不是,只是大家都把真正的问题与牢骚留在会后窃窃私语,或是消极对抗,更有甚者喜欢把这些不满对客户倾诉,甚至是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客户身上,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虽然我们都讲求团队精神,但并非只是让这种精神停留在口号或形式上,像上面提到的那样:人前和气一团,非常有团队精神,人后却怨气冲天,拆团队的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团队中是非常危险的现象,这样的团队不仅效率低下,更可能在遭遇危机时土崩瓦解。

  据一位美国朋友杰克说,他在美国企业工作时,开会的争吵声经常是还没有进到办公大楼就能听到,但是不管如何争吵,最终总是有停止的时候,这个时候,问题也都解决了。杰克对中国企业中的这种团队文化很不适应,在中国企业里,其经常当面提出问题与反对意见,领导和同事慢慢把他视为“挑剔,难缠"的另类。

  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仔细探究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东西方文化与习惯的差距使然。西方人为人处事很直接,有问题就摆在桌面,讨论到面红耳赤也要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会很开心,不会计较刚才的争吵,典型的对事不对人。而中国人不同,受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当着别人的面总不愿意撕破脸,对于领导的言论更是举双手赞成,颇有些对人不对事的味道。这样表面看起来很和气,但并不等于没有问题的存在,一个团队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会使问题变大,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

  笔者曾经在清华大学总裁班的一次授课时讲过:中国人的顾面子习惯会阻碍一个团队的运转,甚至可能为企业发展埋下重大的隐患。7个月后,不幸被我言中,一位老板学员在拿出拓展全国市场的计划时,因为一群讲面子的下属没有一个提出反对意见,导致扩张计划失败,失败之后大家才开始侃侃而谈自己当初就认为计划不可行,让这位老板哭笑不得。试问,那你们当初都干嘛去了呢?虽然这个事件有这位老板固执己见,惯于威权管理的自身原因,但缺乏良性的团队互动与合作才是主要原因,也是中国企业团队中讲面子的积弊。治理面子问题的一个有效应对工具就是制度,但是,在企业的团队合作中,不仅有面子问题,还有威权问题、利益驱动问题及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问题,单单靠制度就能扭转一个国家国民的思想与习惯吗?而过于强调西方的团队协作方式,也很容易落入杰克那样的窘境,毕竟这里是文化氛围截然不同的中国。

  笔者以为,一个团队能够持久发挥强大的团队力量,依靠的应该是“共鸣力"!团队中的思想共鸣可以产生出比共识更加高效有力的工作动能,共鸣是一个组织强大并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共鸣可以产生巨大的一致性力量,同时使一个团队具有高度的核心凝聚力,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可能的奇迹。但是,共鸣是否会意味着大家都是同样的想法,却可能齐心协力地一起走错路,做错事呢?一个共鸣团队又是如何构建的呢?

  笔者以为,一个优秀共鸣团队拥有4项要素,接下来我们逐个解析并探索。

  1、寻找共同利益与愿景

  所谓寻找共同的利益与愿景就是找出团队中成员共同关心的事物,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远景与目标等。切不可只是为了团队领导者或团队自身目的,也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口号或理念上,因为,流于形式的理念很难让大家发自内心地认同团队价值。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就是满足团队成员的思想需求与物质需求,把大家这些共性的东西塑造、提炼出来,而后通过团队的协作,切实地达到大家的这些共同期望。当团队成员发现,原来大家共同的目标是一样的,价值观也相同,就有了一种同一条战线的兄弟的感性意识,当遭遇内部矛盾时就会多一些理解与包容,遭遇外部困难的时候也能同舟共济,而团队目标会在成员追求与达到个体目标的过程中自然随之达成。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