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流行是一个扩散的过程,因此,时尚营销中的重要一环是如何通过传播推波助澜,形成潮流和时尚,作为时尚营销,需要充分整合时尚传播平台,比如在一些新锐的电视节目中采用置入式营销,或者冠名赞助的方式,比单纯的广告对于消费者来说有说服力,蒙牛、纽曼、百事可乐等品牌都利用当前流行的新锐电视娱乐节目赚取了非常大的品牌收益。另外,由于中国消费者了解时尚资讯的多元性,因此充分整合网络、报纸等平台来整合时尚营销传播也非常有价值。
策略3:主打“有钱”群体和“有闲”群体
本次研究对中国城市中的10个职业群体的时尚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排前两位的依次是企业高管和专职太太,其次是自由职业者、普通公务员和白领。科教文卫工作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和蓝领的时尚指数相对较低。企业高管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较高的时尚消费能力,因此成为时尚的先锋;而本次调研的专职太太的标准是指个人无收入,但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人群,她们衣食无忧、较为有闲的状态让她们有时间和实力追求时尚。政府管理人员和科教文卫工作人员受职业影响较大,对时尚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不同的群体的时尚指数的特点提示,时尚营销要找到最高端的引领群体,才能实现最好的传播,就如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说,时尚往往发源于社会较高阶层,然后渐渐成为较低阶层的参照,而一旦完成了这种过渡,较高阶层就会放弃这种旧时尚,创造或采纳新的时尚,从而继续保持在消费形式上与较低阶层的区别和距离。目前来看,引领中国的时尚最有实力的群体是企业高管和专职太太,一个是“有钱”的群体,另外一个是“有闲”群体,企业在开展时尚营销时,需要将这两个群体作为主打群体,得到他们的接受,就可以实现在其他群体里的迅速的传播,特别是作为“有闲”群体的这些专职太太,不仅经济实力强,而且她们非常愿意充当意见领袖,只要自己消费了,就会动员周围的朋友一起消费,因此,她们是时尚产品营销不可忽视的强大群体,国外很多品牌面向高档社区的营销活动都是针对这些“阔太太”而进行的。
策略4:男女区别对待,“互补”营销
自古以来,时尚似乎都是女性的专利,女性爱逛商场,爱打扮自己的特点让女性成为了时尚的主力,而2006年VOGUE中国时尚指数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女性时尚指数总分为67.8分,高于男性时尚指数63.0分,从具体的指标来看,中国女性在时尚认知、认同、追求、参与和满足五个指标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女性因为自然的时尚天性,在时尚产品的营销中,可以充当最好的产品宣传员,以及新产品的尝试群体。
当然,男性时尚指数比女性低,并不意味着男性就不是主要的消费群体,而是男性与女性在时尚追求上存在,比如男性消费的都是“大件产品”,男性群体对凸显个性、身份、实力和力量的汽车、IT数码和运动健身领域的关注度高于女性,而女性则对一些和外在形象相关的服装服饰、化妆品、美容美体、发型等领域的关注度远远高于男性。这种男性女性关注的差异点提醒企业,一些包含有机械、技术的概念的产品诉求需要重点针对男性诉求,而要突出外观的产品则需要重点对女性诉求,实现“互补”营销。
策略5:从服饰变化中找寻产品创新概念
在所有与时尚相关的产品中,服装是变化最快的,因此很多产品的流行趋势都紧跟服装潮流,而在中国,这一点显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