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改革开放前30年与后30年之间的一个分水岭。后30年,中国企业怎么走?一是要改善当前的商业环境;二是要能走出去,而且是拿着核心技术走出去。
净化商业环境
公平和诚信是目前我们在国内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段时期以来,对于格力状告广州市财政局的官司,坊间议论纷纷,现在已经了结了。我可以说说我们的意图—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商业环境的公平性。这个事出了以后,广东省人大对政府采购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增加了一些条款。我觉得,格力此举是对未来中国产业竞争公平性的一个助推。
说到诚信,不是企业口头上的承诺,而是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就我们所处的行业来看,诚信问题接连发生,甚至还有误导现象。以空调为例,现在的消费者知道氟是对人体不健康的,于是很多企业说自己的产品是无氟空调,但我需要告诉消费者一个严峻的事实:除了格力,他们的产品其实都是有氟的!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可以不尊重事实,撒谎欺骗消费者而炒概念?因为不这样做,很多企业无法销售产品、无法竞争。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掌控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的缺失,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隐痛。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既不能在国内持续发展,同时也阻挡我们未来走出去的步伐。
过去,我们很多的企业依赖于给别人贴牌加工,没有自己的技术,企业的属性是依附性的,而今天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主动权。而拥有主动权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看谁控制核心技术!格力掌握了核心技术,这条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实际上从1996年开始,格力已经在中国实现了销量第一,但这个第一并不代表着具有强势的竞争力,因为只是一个简单销售量的第一,而在技术领域还没有话语权。
在中国,99%的家电企业都有与外资合资的影子,将别人的技术转化成为自己的产品。当时我们也持同样观点:别人能够找这样的合资思路,我们也可以去做。所以,当时我们带着一个天真的幻想去了日本,希望以最简单的购买方式,直接从日企手中换取核心技术,这样回到国内就可以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但是,日本人拒绝了我们,说:“这种技术我们是不会卖的,因为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日本人的话打醒了我,让我真正意识到:跟外资合作无非是别人把即将淘汰的技术给你而已,他才会有更新的产品、更新的技术和你竞争,而且在淘汰的技术里获得另外的利益。所以,我们当时虽然没有买到技术,但我很庆幸,因为这句话是你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这句话让我清醒—只有走中国创造之路,才能有中国制造的天下。所以,我们回来以后决定在痛定思痛中自主研发。
为此,我们付出了15年的时间!
现在,格力电器已经拥有专利3000多项,自己发明的专利就有300多项。而且,我们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已经不是所谓的百分之几的比率,而是需要多少投多少。看上去我们短期之内投入大过回报,但是我们希望赢得的是百年的发展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