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岭南古建筑的瑰宝,佛山祖庙不仅以北帝铜像等丰富的馆藏引人入胜,而且其高超的建筑艺术也极具岭南特色,尤其是那些精美绝伦、充满故事的陶塑、灰塑装饰,更为这座艺术宫殿注入了无穷的韵味与生机。在祖庙百年大修即将竣工之际,本报特别挑选祖庙具有代表性的陶塑、灰塑,讲述其表现的历史故事。
哪吒闹海反抗封建礼教

陶塑看脊“哪吒闹东海”。 (邓伟根摄)
陶塑看脊“哪吒闹东海”位于祖庙前殿西廊,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石湾“均玉”店制造。看脊分上下两层,共塑造27个人物,人物生动,构图紧凑。
“哪吒闹东海”取材于《封神演义》,故事讲的是哪吒闹海,闯下大祸的故事。陶塑看脊上,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执乾坤圈,威风凛凛,英气勃发,似乎正在向父亲讲述事情经过,邀功行赏。与哪吒的天真活泼相比,李靖则显得庄重严肃,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将要降临。
不惧权贵,率性而为的哪吒,寓意反抗封建礼教的伦理观念。而在他身上寄托的这种精神,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深受封建压迫的大众的愿望。
众儿孙汾阳王府齐贺寿

陶塑看脊“郭子仪祝寿”。 (邓伟根摄)
陶塑看脊“郭子仪祝寿”与“哪吒闹东海”相对,位于前殿东廊,同样是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石湾“均玉”店的作品。共塑造人物38个,人物栩栩如生,景观层次分明,。
郭子仪为唐代著名的大将,在平定“安史之乱”及收复长安、洛阳时,战功卓著。瓦脊所表现的就是众儿孙在汾阳王府内为郭子仪贺寿的场面,人物表情各异,但都表现出对郭子仪的敬仰。只见慈眉善目的郭子仪显得儒雅高贵,而众儿孙则显得活灵活现,人物的表情与环境相呼应,汾阳王府内一片祥和的景象被完美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唐明皇游月宫怡然赏仙景

灰塑“断桥会”。(甘建华摄)
灰塑是岭南建筑常用的传统建筑工艺,俗称“灰批”。用草灰、石灰、纸浆等混合物在建筑上塑造装饰而成,多用于门额、窗框、屋脊等处,题材多为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等。
端肃门是人们浏览祖庙的重要入口,在门楼上方塑有一组灰塑——“唐明皇游月宫”。它由出身灰塑世家的布根泉师傅于1942年制作,为多层立体浮雕,塑有唐明皇、月宫仙女及卫士等五人。
唐明皇即唐玄宗,“开元盛世”便是他励精图治之功。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见于凌蒙初所著的《拍案惊奇》,讲的是中秋之夜,玄宗一时雅兴大发,让高僧叶法善将板笏化成一道银桥直达月宫。
另据《开元遗事》载:玄宗在位时,天下太平,一片繁华安定之景象。唐明皇有一天在皇宫里对大臣说:“吾昨夜梦游月宫,诸神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唐明皇将曲默记下来,醒后将其写成曲谱,让乐师演奏,名曰《霓裳羽衣舞》。后来此事流传于民间,便有文人雅士将其写成诗文,编成戏曲,广泛传颂。
端肃门上的这组灰塑采用后一种说法,在构图中突出游之美景,游之怡然,唐明皇悠然自得地欣赏月宫仙景,两旁古树仙草掩映,鸟兽和鸣,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
西子湖断桥许仙夫妻喜重聚

灰塑“断桥会”。(甘建华摄)
灰塑“断桥会”位于万福台西门楼上方,是一组多层立体式灰塑作品。其内容取材于传统戏剧故事“断桥会”:蛇仙与侍女小青思慕人间生活,下凡与书生许仙结成美满姻缘,金山寺长老法海却要拆散这对夫妻,并将许仙骗囚于寺中,后来,许仙三人经历许多磨难与曲折,终于重逢于杭州西子湖上的断桥,夫妻、姐妹重新团聚。
灰塑“断桥会”是布锦庭民国初年的作品。布氏是佛山著名灰塑艺术世家,布氏家族灰塑作品的特点是玲珑通透,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布氏灰塑多装饰在建筑物高处,绘画线条一般较为粗劲,也充分考虑了仰视效果,让欣赏者站在平地观赏时感觉舒服自然。祖庙内制作的各组灰塑作品,是同类艺术创作中的佼佼者,多为布氏家族的代表作品。
桃园三结义成就英雄事业

灰塑“桃园三结义”。(甘建华摄)
灰塑“桃园三结义”位于崇敬门顶部,与端肃门顶部的“唐明皇游月宫”相呼应。内容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一回“祭天地桃园结义”。传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王室衰微,各具才华的刘备、关羽、张飞恰巧相逢,三人意气投合,于是在河北涿州“桃园三结义”,誓同生死,救国扶危,匡复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