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迈步
对于儒苑这样的企业来说,面对前所未有的盈利困境,转型,变得尤为迫切。
可如何转?徐添福告诉记者,德化陶瓷产品,以西洋瓷为主,占80%。整个产业外向度超过50%,出口遇阻下,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外销转内销,儒苑也加入其中。
儒苑公司早先专产外销瓷。面对日渐下降的外销利润率甚至不赚钱的现状,徐添福干脆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做国内市场。
渐渐地,踏入内销市场的徐添福发现,内销也并非“蓝海”。就在出口利润式微时,内销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一时间,投入资金、建设品牌、营销包装、开拓市场……在德化,几乎每一家外销陶瓷企业都开始关注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
一些龙头企业加入其中,更增加了儒苑公司的内销难度。以前的纯外销型企业鼎晟艺瓷,2005年开始尝试国内市场;顺美集团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从2007年开始关注国内市场,开通了首家网上专业陶瓷购物平台;龙鹏集团也在不久前聘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出任艺术总监,着力开发国内市场……
徐添福认为,在内外交困的现实下,整个德化陶瓷业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大洗牌,“强者恒强,弱者出局”。
儒苑这样的龙头企业开始逐渐建立起自身的优势。作为当前德化唯一一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奥运礼瓷、世博礼瓷生产商,徐添福认为,公司比较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升级的奥妙,也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做减法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做加法是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生产上,引进台湾全自动日用餐具流水线等国内外各类生产设备、产品检测仪器并配备QC全程跟踪检验生产情况,确保产品质量;
在节能减排上,在全省率先建设双孔相向的电热高温隧道窑,以此提高产能,降低能耗;
在瓷种开发上,以科技引领创新,开发生产了用于星级酒店餐具的日用新骨瓷,作为高档礼品瓷的高温红釉瓷等;
在产品包装上,着力打造品牌,以“儒苑礼瓷”为主导,下分“福瓷”、“宴瓷、“鸿瓷”三大系列品牌产品,并为每一产品分发“身份证”,赋予其更高的文化品位;
在销售网络上,利用分销战略,在京、沪、闽等各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并在厦门设立了配送中心,每半年进行一次售后服务情况调查,一年举行一次年终大评比活动,对业绩突出的经销商,按不同地区设立不同级别的返利奖励方式,以此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保证营销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在不同行业领域合作上,与剑南春等酒厂合作生产酒具,与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等茶商合作生产茶具;与德化蒸蒸日上的旅游市场相结合,建成福建省陶瓷文化旅游的定点景区与示范点等。
“实际上,做内销或外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升级。”徐添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