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性烧成
节省工序降成本
“采用一次性烧成,可在节省用工时间的同时实现产能翻番。”永德信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山玉这样告诉记者。
在郭山玉的引领下,记者参观了他的生产车间,从注浆到修坯、上釉、贴花,每一个生产环节紧密相连,工人并不多。据介绍,一次性烧成低温环保陶瓷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轻质陶瓷基本上要烧两遍甚至烧三遍,导致成本高,人工需求量大,而采用低温一次烧成环保陶瓷,仅一次烧成,就能达到40%的节能降耗,同时产品合格率几乎达到95%。不仅如此,低温一次烧成环保陶瓷还能应用于微波炉、烤箱等,大大提高了它的使用率,拓宽了应用空间,提升了耐用率,延长了使用时间。更为难能可贵和独到的是,永德信陶瓷有限公司整个成品车间见不到一片碎瓷,整洁而有序。
近年来,我县一些企业尤其注重对工人需求量大的生产环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自我缓解、摆脱“用工难”带来的影响。
当然,应对用工难,企业要努力,政府也责无旁贷。据了解,今年,我县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支出预算1166万元,增长10.52%;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出台《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建立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抓好真泰尔高档日用瓷、全丰轻质陶瓷、宏顺强化精陶等原料数字化配方研究,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窑炉节能技术研发,推广顺美窑炉临界氧控制烧成技术,抓好顺美隧道窑微波辅助烧成技术研发,改造窑炉50条;加快生产工艺和产品创新,推广永德信工艺瓷一次烧成技术,改进机械注浆、坯体模具烘干等陶瓷生产装备;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推广应用顺美、真泰尔、宏顺等信息化管理模式,促进节本增效,从而使企业增强应对“用工难”的承受能力和稳定发展的后劲。
采访感言
如何让企业留得住人已经成为今年就业工作新方向。政府部门纷纷出政策、搭平台,企业纷纷提工资、晒福利。 这些措施的确起到了稳定员工队伍的作用,但企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许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就在于低工资和低成本。因此,记者认为改善用工环境尽管是破解“用工难”的一剂良药,却只是“治标”。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力短缺是长期趋势,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创新转型”。其实,“用工难”只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廉价劳力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再不转型升级,劳动密集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许多企业产业升级,技术含量加大以后,相应的技术人才缺乏也日益凸显。在坤恒工艺品有限公司,技术员小曾便对记者说,能操作那套全自动生产线的熟练技工并不多。由此,我们面临的是“结构性”缺工:既缺普工,又缺熟练工,还缺技工。随着产业升级进程的推进,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工技能培训显得十分迫切,并且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让工人与产业同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