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的佛山模式
转型,几乎已成为中国所有产业面临的重大使命。佛山市依靠强大的陶瓷产业聚合能力,贯穿于陶瓷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做长产业链,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加速二三产业融合,顺势而为地致力实现陶瓷产业从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的粗放增长方式向低碳、绿色、集约的发展方式转变。
在产业转移升级的过程中,“建陶重镇”南庄镇提出产业“优二进三”战略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即优化提升支柱产业陶瓷制造业,重点发展以陶瓷物流、会展、研发、总部、旅游、文化、中介等为主的现代陶瓷服务业,以及高新陶瓷、特种陶瓷、航天陶瓷等高端陶瓷制造业。南庄陶瓷企业从高峰期的75家锐减到13家。而与此同时,昔日的“中国建筑第一镇”蝶变成全国最大的陶瓷展示贸易中心,辖区内的华夏陶瓷博览城、陶瓷总部基地、瓷海国际共进驻陶瓷营销中心1100多家,属于总部的150家,并成功挂牌“中国陶瓷商贸之都”。从“中国建陶第一镇”到“中国陶瓷商贸之都”,由制造业重镇演变为商贸重镇,南庄又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千年陶都”石湾镇街道则力争3年内将石湾建设成为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和国际陶文化圣地,最终形成文化、产业、环境融合共生、互促共荣的新局面。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佛山陶瓷产业整治提升的成功案例,奏出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强音。经过新一轮的整治提升之后,佛山的陶瓷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以产业升级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区域、其他行业提供了借鉴意义。
陶瓷学院补全教育短板
中国陶瓷城、瓷海国际、陶瓷总部基地、1506国际陶瓷城等对中国陶瓷产业集聚、产业整合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意义将持续显现。剩下的一块短板就在佛山陶瓷教育方面。
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佛山有着巨大的陶瓷专业人才需求,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行业产品的艺术含量与科技含量,提升管理水平,佛山陶瓷需要更多的人力、智力支撑。然而,让业内人士感叹的是,佛山拥有如此巨大的陶瓷产业,却一直没有自办大学的陶瓷专业和陶瓷学院,这和佛山市的陶瓷产业地位很不相称,更不利于佛山陶瓷行业今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在禅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之际,对于研发型人才、创意型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突出。去年,禅城区提出“两轴五片区”发展战略,陶瓷学院筹备加快推进。
去年年底,禅城区与佛山科技学院合作共建的陶瓷(珠宝)艺术设计学院项目启动建设。作为建设千年陶都的重点工程,也是首个落地项目。5月17日,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共建陶瓷(珠宝)艺术设计学院正式签约挂牌。目前,该学院作为佛科院下属的二级学院,面向全国招生,首批共招120人,其中60人为陶瓷艺术和设计方向。
学院首创政府、企业、高校、大师多方合作的新办学机制,吸引石湾众多陶瓷企业和陶艺大师共同参与办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运营、学校企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挂牌仪式上,金意陶陶瓷、鹰牌陶瓷、1506创意城、新石湾美陶厂、南风古灶陶艺厂、欧神诺陶瓷等6家企业代表与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刘泽棉、潘柏林、梅文鼎等13位国家级大师同时被聘为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高校知名教授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该院高年级学生今后将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