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美村
一、资源
宝美村境内瓷土矿资源丰富。观音岐(原称白泥岐),海拔738米,方圆7平方公里,有优质瓷土矿,是德化名瓷的主要原料产地,为宝美、乐陶、泗滨等村共有。明万历年间,诸村名贤陈至言、孙风栖、邱逢源、颜钟台、苏馥吾、林则宇、吴丽孚等董建碧象岩于白泥岐,请后所瓷艺大师何朝宗塑泥观音菩萨于岩中,白泥歧便称为观音歧。宝美村邻近观音岐的小岭山、兔仔山、侍郎寨、车碓岭等山,富藏瓷土矿,釉石矿,中、低温瓷石矿,还有轻质土,红壤和紫砂土。其中车碓岭东侧的低温瓷石矿储量丰富,除供应县内瓷厂外,还销往南安、晋江等地。
宝美村水力资源也很丰富,车碓岭溪发源于螺蔡坑山,台蔡径、高阳山涧之流,经车碓岭头桥孔下泻,上下落差100多米,宝美历代村民逐级建淋头水车碓加工瓷土。以2个碓臼算1担,最旺盛时有24个工棚24余担。还利用浐溪南岸引渠设碓,利用水力带动水车加工瓷土。建有大车头8担、东头5担、王厝山下4担、交槽5担。全村每年粉碎瓷土7000余吨。
改革开放以后,改成以电为动力加工瓷土,溪底车碓被球磨机等机械取代。
二、沿革
宝美村历史上称瑶台。窑场由张、颜、郑等14个窑主承接共理。宋元时代瑶台窑场窑火旺盛。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圆子山涌地下永,淹没33座宋窑(1982年普查已找到29座)。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林仕卿(1323~1403年)由霞碧彭坑返居瑶台岭兜,续办窑业。六世林朝景精湛的瓷雕艺术世代流芳。七世林子信(1511~1579年)、林有菜(1539~1594年)兄弟拓展瓷场,主持瓷庠,研究生产釉下青花、五彩和粉彩瓷。明清时代陶瓷传人辈出,名艺人有林孝宗、林希宗、林扬、林口盛(1573~1638年)、林世檏(1671~1726年)等多人。当代有林质彬、林睦殿等瓷业名家,推陈出新研制成釉下五彩、红彩、玉白瓷、玉红瓷。
明洪武年间,苏道远徙居宝美,后裔瓷农兼营,人丁繁衍,到万历年间已有瓷业名人苏日煌。清康乾年间,苏明裕、苏重光兄弟于后井建尾库窑,经营“万源”、“瑞源”瓷庄,成为巨富。清代经营瓷业的有苏天煌(1691~1753年)、苏荣中、苏及金等。清代以来有苏由甲成益瓷庄、苏义标捷益瓷庄、苏健民新发瓷庄和苏夏景、苏仁森、苏其生、苏玉选等许多名艺人,苏学金及后裔勤明、玉景、玉峰、桂英、珠庄四世陶瓷雕塑世家,技艺一脉相承。当代有苏尧棠、苏建堆、苏清河、苏添成、苏德成、苏献忠等企业家和瓷雕名家。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外地人入宝美投资开办陶瓷企业。至2001年,全村4448人,9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瓷业。全村还大量招收外地人员前来就业,仅佳美集团公司员工就达6800多人。
三、规模生产
宝美村于宋代开创窑场,历经起伏,延续不断。民国25年,全村有父子相承、兄弟合营、多户联合经营的瓷窑10座,年产值30万银元。
1951年,晋江专员公署公安处于宝美村长福堡开办劳政瓷厂。1956年迁覆鼎山,改名新建瓷厂,1981年12月定名德化第二瓷厂,全厂有工人1000多人。1997年后改制。
1956年组织宝美瓷器生产合作社,社员36人,属县手联社辖;1957年并入德化瓷厂,留下部分技工办石牌、潭边、后井瓷业组。1958年,宝美与浔中合并为浔中大队,在后井创办后井瓷厂。1963年石牌、潭边瓷业组并入后井瓷厂;1967年改名为浔中大队瓷厂。1985年,改名宝美瓷厂。
1991年,德化县把宝美村列为陶瓷开发区。1992年,苏尧棠兴办佳美瓷厂。1993年,苏尧棠组建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并获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购买宝美瓷厂及县纸箱厂。2001年,全公司人员6813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418人,产值5.38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纳税3235万元,成为一家集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规模化陶瓷企业。
至2001年,全村有陶瓷企业164家,总产值达14.4亿元。陶瓷企业中,年产值100~1000万元的有开源瓷业公司等10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有得盛集团公司等16家,其中,顺盛达集团有限公司产值2000万元,宝兜集团公司产值5725万元,得盛集团有限公司产值7322万元,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值1.024亿元,福建佳美集团公司产值5.4亿元。
四、出口
程田寺格古街是历代瓷器集散地,经包装后的瓷器雇用人力运出天马山格,至永春过溪洲装船,水运至泉州港,后运至台湾省、南洋岛国及欧洲诸国。也有由泉州港航运至厦门、广州、福州口岸转航出海,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明末清初,岭兜人林日盛及其子育芳、育菲、育芬、育美将宝美瓷器运销国内外,经营瓷器致富。清康熙、乾隆年间,宝美人苏明裕、苏重光兄弟,经营万源、瑞源瓷庄,并在福州、泉州设瓷器经销处,历30余年,遂成巨富。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苏义标,经营捷益瓷庄,瓷器运销泉州、福州、潮州、汕头等地,成为瓷器商家。民国期间,苏由甲经营成益瓷庄,收购城郊五大窑场白瓷,加工施彩后行销永春、泉州、厦门、汕头、福州、上海,直至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
人力肩运瓷器经高阳铺官道出口,自北宋一直沿袭到1953年,才开始以车辆运输。改革开放前,出口由外贸部门统一经营,运至厦门海关出口。
1993年以来,佳美、宝发、宝兜、顺美、得盛、顺盛达、永大昌等集团公司获自营进出口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宝美村企业家实施“十大国际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00年4月,佳美集团公司在厦门组建福建省佳美厦门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经营陶瓷进出口等业务。2001年,顺美集团在德国设立总公司、分公司和工艺品设计策划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宝美村大宗陶瓷产品全方位走向世界,2001年全村出口瓷器达14亿元。
五、名人名瓷
宝美村艺人辈出。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林仕卿刨建的窑场,已烧制白瓷。明代,其七世孙林子信及林有菜首先采用天然色釉颜料,烧制釉下青花、五彩和粉彩瓷。
林朝景雕塑的象牙白坐像观音和卷曲眉毛、腮腭胡须线条的达摩雕像,分别被英国伦敦和美国芝加哥历史博物馆收藏。
清末民国初的苏学金(1869~1919年),号蕴玉,博及渔人,继承何派艺术,雕塑佛像、神仙、仕女、花鸟、花盆,技艺出众,造诣尤深,作品饮誉国内外,其子孙勤明、玉景、玉峰、珠庄均承继“蕴玉”名号,专攻瓷雕,成为四世相承的瓷雕世家。
民国时期,苏健明用手拉坯能拉成80厘米高的天球花瓶和口径40厘米宽的大花瓶,又能制成牛童文具盘、墨海盒等高难度作品。
苏玉选设计、雕塑、烧成的瓷洞箫造型美观,式样典雅,音阶符合,音质优美,享誉乐坛。1984年,苏仁森、苏德成继续烧制瓷洞箫,享誉香港和东南亚。
苏清河善于雕塑观音菩萨和神仙、仕女塑像,成功研制莹玉红、绿、蓝系列釉产品,于1986年创办德化首家民营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创作纹片釉22吋芭蕉花瓶和金、银丝釉14吋寄艳花瓶,为稀有珍品。
彩画艺人林质彬出生于彩画世家,其祖上五世从事瓷彩,连其母也是瓷彩艺人。林质彬从事彩画30多年,不但擅长画梅、兰、竹、菊,而且对人物、山水画也有很深的造诣,从起稿、描画、打底、化景,刻、点、擦、染色、上釉,每道工序都非常讲究,刻意创作的挂盘,颇有寓意,如“雪景挂盘”寓有“瑞雪飘万里,春风绿九州”的诗情画意,退休后又研制成功釉下五彩、釉下红彩等新工艺。
林睦殿于1991年创办爱德华陶瓷研究所,研制成功玉白瓷、玉红瓷等高档新瓷种。其中玉白瓷获1992年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第83届雷比拿赛特别荣誉奖。
高级工艺美术师、瓷雕艺人周雅各,其祖父周元开于民国时期在程田寺格街经营永德珍瓷彩店,家传瓷彩技艺。雅各于1956年从事瓷雕创作,40多年来,创作的拐仙瓷雕、嫦蛾皮灯、洛神瓷雕、济公戏蟋蟀、坐石童子观音、腾龙花瓶等数十种瓷雕,获省和国家多项奖励。
宝美村新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品推陈出新,苏献忠、苏友德、苏健强等作品既端庄又潇洒。
六、人民生活
宝美村村民历代以瓷致富。明代林长娘、林宗源姐弟经销瓷器发富,于弘治年间为首捐资重建通济桥(即云龙桥),方便行人。清康熙、乾隆年间,苏明裕、苏重光经营瓷器成巨富,于乾隆六年至九年(1741~1744年)耗10万银元建长福堡,占地面积1793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美村人民生活逐年提高。1986年后,开发宝美陶瓷工业区,村民改农为瓷,走上致富之路。1993年,陶瓷企业家苏清河献资1万元,每年买毛毯赠送年登80岁的村民。1997年起,村每月发给360多名老年村民(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生活补助金30元,每年共发放13万余元。1998年,全村人均收入7540元,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先进单位。2000年起,苏尧棠兄弟创办的佳美集团公司为宝美村360多名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00元生活补助金。
2001年,全村工业总产值达16.38亿元,其中陶瓷业产值14.4亿元,占87.5%,人均收入8580元。2002年2月,中共泉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该村“宽裕型文明村”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