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4月与Telstra签定谅解备忘录后,“盈动”再没有宣布任何有关该交易的确切消息,只是在8月24日的公告中进一步透露了联盟细节,并证实措施就要定下来。市场普遍认为,该交易可能告吹,因为“盈动”的股价大幅下降,无法支持Telstra继续向前。这一消极传言一直弥漫于2000年10月13日—“盈动”与Telstra交易完成。
2000年10月12日,“盈动”股价进一步跌至7.65港元,比9月底下跌了13%,其累计超额收益率也下降到接近-70%.在2000年10月13日与Telstra的交易完成之后,每个人都预期“盈动”的股价会喘一口气,然而它却在2000年10月16日创下了另一个全年最低:7.2港元。
表7显示了预期从与Telstra的交易中获得的现金流量。“盈动”管理层声称交易是公平的,并说“将收到35.55亿美元的现金,这将让我们把债务减少到少于55亿美元—一个超凡脱俗的水平,因为我们就在7周前才收购了‘香港电讯’”。
事实上,是一些相反的修正赶到了一块儿,从而影响了“盈动”的前途: 一是可转换债券的利息从3%至5%增加到了5%至7%,而可转换价格从贴水20%的市场主导平均价下降到贴水15%.“盈动”的股价跌幅超过了一半,显然,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偿还债务也需要更多的股票;二是对移动服务控制权将丧失,从60%降为40%,这只能额外套现1.8亿美元的现金。这种处置不仅意味着“盈动”移动业务的价值在仅仅几个月内缩水25%,而且表明“盈动”丧失了未来对其移动业务和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控制。三是另外的11.25亿美元只能由其合作者—一家IP骨干合资公司来支付,由它从市场上筹集基金供日后偿还。 简言之,“盈动”只能暂时地稍微延缓一下其巨额的现金债务,并将其债务的一部分转移给合作者—那家IP骨干合资公司,而它的帐目并不一一对应地合并到“盈动”集团的帐目中。如果将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进来,总的债务仍然达到73亿美元,而只有16.8亿美元可以明明白白地从与Telstra的交易中筹集到。
市场总的来讲似乎并不认同“盈动”管理层“公平”的观点,所以股价进一步从2000年10月12日的7.65港元跌至2000年10月20日的6.5港币。累计超额收益率也从-69%下降到-85%,至合并后的最低点。
发行香港最大的优惠权证
“盈动”的管理层可能比外界更加清楚地知道其债务负担的真相。2000年10月23日,证实与Telstra交易成功之后仅一个多星期,“盈动”就公告另外一宗交易,这一次是面向股东的香港最大的优惠权证发行。 表8显示了该项资本募集中将要筹集的现金。
与优惠权证的发行一起,每股新股还发行两份认股证书(合计13亿份),每份认股证书都按照7.5港元的单价给认购者认购新股的权利。如所有的认股证书都发行出去的话,将另外筹集总额达12亿美元的现金。除了两家投资银行保证支付的6亿美元可转换债券之外,其余5亿美元债券和所有的优惠权证分别由李泽楷及其“太平洋世纪集团”保证支付。 李泽楷的行为事实上增加了市场对其如何对待小股东的关注。一方面,袁天凡向分析家解释说“盈动”从8月份合并生效以来就计划发行优惠权证。另一方面,李泽楷抛售“盈动”1%的股份,然后又可以以不到其售价一半的价格买回更多的股票。一些分析家因此声称,这将让基金经理们远离股票,因为“买卖股票使人们怀疑是否大股东在欺骗小股东”。
虽然“盈动”可能从资本募集中得到16亿美元的现金,但可转换债券实际上是一种“直接的、无条件的、非隶属的和不固定的债务”。发行优惠权证的收益只能减少总的债务负担5亿美元。
对于整个筹资安排,一些分析家曾产生共鸣:他们宁愿观察一些基本的问题,而不是一些财务技巧。毫不奇怪,公告之后股价进一步下挫,2000年10月24日收市于5.75港元,与此同时,超额收益率为-10%,累计超额收益率达到-95%,再一次创下新低。
为银团短期贷款再融资
通过卖出股票和向母公司股东转移资产、向股东要钱和运用财务技巧,“电盈”已经部分地延缓或减少了其巨额的债务,达到40.7亿美元的水平。这40.7亿美元需要在2001年2月28日之前进行再融资,否则原来12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的一年期限就到了。合并后,“电盈”的关键议程和头号问题仍然是如何同合并产生的贷款进行较量。 在2000年底贷款再融资的谈判中,优惠权证的发行被普遍认为是银行对“电盈”施加的压力—迫使它筹集资金改善净资产负债率和提高债务偿还能力。袁天凡还评论说优惠权证的发行旨在改善“电盈”的财务状况,以获得贷款再融资的最有利条款。优惠权证发行后不久,“电盈”宣布了包括员工自愿退休计划的许多措施,目的在于取悦银行和投资者。最令人吃惊的措施是减少对“世界网络”的投资—该网络集宽带互联网和数字电视内容服务于一体,将电视机、个人电脑、万维网和无线装置紧密联系在一起。
许多媒体评论道,除了数码港,“世界网络”是“电盈”保证将来增长的另外一项关键业务。更严重的是,“电盈”将其希望主要寄托在“世界网络”上,特别是丧失了对IP骨干和移动业务的控制之后。虽然李泽楷从亚洲找到许多战略伙伴,可在当地开展业务,但“世界网络”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当地的营运商,而且依赖客户对它的接受程度。即使宽带在3到4年内会有一个巨大的增长,“电盈”在“世界网络”上的努力和成功依然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控制对“世界网络”的投资将抹去来自分析家和银行的批评,并减少其在这项前景不明朗又亏损的业务上的义务。“电盈”2000年前6个月(合并前)为这个项目大约花费了1300万美元,2000年前9个月则花费了大约1.3亿美元,纵然这些花费可以在合并后从“香港电讯”的收入中收回,但对于银行来讲,那可不是一道美味。
2000年11月下旬,“电盈”最终通过“香港电讯”与5家银行就47亿美元再融资贷款(多于原来需要的40.8亿美元)签定了协议,贷款的期限为3到7年,这样就可支撑其运作了。银行还对“香港电讯”独立变卖财产、支付巨额红利、集团内部租借作出了限制。这样直接贷款给“香港电讯”并额外加以种种限制,被看作是银行家对“电盈”管理层一定程度的关注。有趣的是,“电盈”管理层在12月《亚洲金融》杂志进行的亚洲最不受欢迎的管理层的民意测验中名列第二。 虽然巨额的债务负担得以延缓,但它仍然存在着;虽然年利息支出会降至23.4亿港币左右,但“电盈”的年收入将依然只有10亿美元。市场已经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上述努力和贷款谈判期间,“电盈”股价在5-6港元间起伏。在再融资贷款得到证实之后,股价甚至于2000年11月30日跌落到最低点的4.85港元。
“电盈”前景展望
“电盈”的千年之谜已经烟消云散,人们对“世界网络”的希望看来已为其管理层所终结,而后续的故事看来还没有结束。一些分析家说“电盈”可能面临远比短期的股价震荡更深层的问题,比如联盟破裂、预期“英国大东电报局”再抛售股票,以及巨额债务及利息负担。
在图8所示的三个经营部门中,“电盈”已将其全球通讯服务部分超过一半的权益出售给Telstra,且其网络事业部分,包括“世界网络”和“数码风险”的前景也同样不明朗,特别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其支持部门、数码港项目的财务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有传言甚至猜测,“电盈”可能放弃为该项目提供基金的权利,因为它没有基金。
剩下的前景明朗、收入稳定的业务可能只有电讯部门,也就是“香港电讯”的固定线路和光纤网络了。那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市场一度传言“电盈”将提高其本地电话收费。果然,“电盈”在2000年圣诞节前证实,本地固定电话线路月费增加18%至22%,并于2001年1月22日生效。
从根本上讲,费用增加会给“电盈”带来至少5亿港元的收益,但只占其年度应支付利息的20%.这或许对其年度经营业绩没有多少影响。
也许,“电盈”的股东们正在等候其另一个财务技巧,就象合并前的中期公告,其财务策略上的两处调整几乎完全消除了它的损失,从15亿港元减少到0.35亿港元,使其业绩看起来好多了,以便于2001年的进一步扩张。不幸的是,对市场而言,那可能仅仅是财务技巧而已,只不过取而代之的是力图寻求发行某种优惠权证。
青梅煮酒论小李
尽管互联网股票泡沫的破灭可能给许多IT或者非IT巨头造成打击,李泽楷却是例外之一。巨头们也许需要向这位当时的年度交易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