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工商联最近一次统计显示,目前占国内GDP不到40%的国有企业占有70%的国内银行信贷,另一方面有35%的民营企业从未得到过银行的信贷支持。在其对民营企业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58%的受访者认为“融资渠道”是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无法提供令银行满意的担保。由于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即便拿出全部的固定资产做抵押,能贷出来的款项也为数不多,若从担保公司取得担保,难免又要多支付一笔高昂的融资费用。此外,财务状况不佳也是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
的确,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经验而又致力于降低坏账比例的各大银行依旧不敢贸然发放小企业贷款。另一方面,因为有稳定且资产质量良好的大企业贷款在手,这些银行也不会动力十足地去开拓风险较高的信贷业务。即便是在银监会颁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之后,这一状况也未明显转变。因此,摆在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面前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说服银行。
有不少企业把这种说服银行的工作叫做“讲故事”,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企业在向银行融资时的一种弊病:“编”故事。也许银行进行信贷审查时所需要的商业计划书和企业“编”故事从形式上看并无明显的区别,然而这种救火式的“编故事”做法,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也不能通过它来提升自己对企业的价值。
如果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企业自身的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即便取得了贷款,也只能应一时之急。问题迟早会再度出现。故事也要有结局,无论是好还是坏。
现实解决方案:资金集中管理
从银行贷款并不是企业融资的惟一渠道,更不是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的目的所在,它只是协助企业发展的一个工具,有时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融资的艰辛使企业深刻地意识到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加强资金管理似乎成了规避贷款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金为王”的理念令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注重对资金的管理,他们往往会采用高度集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使企业管理层能够把握资金的流转。许多企业这样定义资金集中管理的目的:通过调节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整体财务费用,控制整体财务风险,追求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是通过“收支两条线”的模式,使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到资金管理中心的统一账号,以实现集中管理。相应的实现形式是:建立资金管理中心,依托银行网银系统实现异地资金监控、资金自动划转到总部;指定专人负责资金预算、资金划拨、利息结算等工作。
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通信公司采用了资金的集中管理模式,在总部设立了资金管理中心,其管理职能如下:
这样一种管理模式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家公司在总结实施经验时提到了他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公司整体资金规模尚小,资金流水少,银行很难给予优惠条件,结算中心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尚不具有规模效益;由于资金集中于北京总部,外地子公司资金使用自由度降低,独立贷款的积极性下降;对总部集中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解决,例如将主要业务集中在两家银行,尽量增加业务量;积极宣传公司的发展前景,尽量争取优惠条件;强化分子公司资金预算管理;公司总部加大融资力度,子公司应积极争取合作银行的贷款不受影响;招募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加强相关流程建设,提升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