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高大、已经55岁的孙大伟有些耳背,说话也是慢条斯理,但你就此判断他会反应迟钝,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惊讶于星巴克的快速蔓延。一个我行我素的中国人试图用咖啡豆来挑战人们的生活习惯,孙大伟能成功吗?也许有这种可能。
现任美大咖啡有限公司总裁的孙大伟,是美国星巴克咖啡国际有限公司特许经销商,负责星巴克在华北地区的连锁经营,1999年1月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星巴克,大获成功,随后几年时间里,绿色星巴克迅速占领北京、天津街头,现在已经开到第26家店。虽然星巴克的连锁店无所不在,认识孙大伟的人却很少。甚至,许多人对星巴克(Starbucks)也感到陌生,但在北美市場,星巴克却是拥有25年历史,全球连锁店达五千家以上的连锁系统,星巴克于1992年在美国上市,如今,股票价值早已超过当初的十倍以上。除此之外,中国星巴克所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此,它所创造的“第三空间”,已经成为职场人群在家庭、办公室之外的一个重要去处。一些知名时尚杂志会在这个空间投放杂志,而精明的保险界销售人员甚至敏锐地把握了这种特征,在星巴克里发展客户。
“心太软是我最强也是我最弱的一点。”喜欢侦探小说,也喜欢二月河《康熙大帝》的孙大伟如此自我评价。但星巴克的异军突起,一路攻城略地,却让人感受到孙大伟强势的一面。出生在天津的孙大伟,经历异常简单,但职业生涯却和连锁业关系紧密,从麦当劳、硬石到星巴克,都被孙大伟经营的红红火火,关于2001年的星巴克,孙大伟形容:“有一个非常强的一个成长。我们公司的成长,不是看店数多少,而是看同一店同一期和前一年的业绩对比。”中国星巴克增长的具体数字,孙大伟没有透露,但根据一些数据,星巴克每天接待的人数大概是1万人,每人按一个中杯咖啡22元的消费估计,年营业额大概在8000万左右。
一个品牌的建立,似乎永远与巨额广告费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孙大伟却透露:“星巴克到现在为止没有花钱做过广告。”
与星巴克的首次会面
孙大伟长着一头已开始变得花白的头发,这显然和工作劳累无关,他总喜欢说自己“不是一个很典型的商人,不是工作狂的那种,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工作也能享受工作”。
要想了解孙大伟的策略,即他所说的星巴克在产品和服务上的精益
求精——从同时出售产品和服务转向以提供服务和体验,你就必须回溯到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国际连锁业正在蓬勃发展的时候。
80年代初,孙大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家公司做程序设计员,一次,他陪一位在麦当劳工作的好友到芝加哥汇报工作,进而得以接触麦当劳总部。这次偶然的接触使孙大伟对麦当劳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制度产生了兴趣,并做了认真研究,认为麦当劳很有发展潜力。
1984年,孙大伟第一次把麦当劳开到了台湾,在孙大伟的主持下,麦当劳开到70多家,后来,孙大伟把这些店卖掉转营其他行业。1993年,孙大伟在台湾开了硬石迪厅(HARD ROCK CAFE),硬石也是世界性的连锁店,颇有摇滚气息。在经营“硬石”两年后,孙大伟把店卖掉,开始把目光瞄准内地。
在做了一些考察后,孙大伟想到了做研磨咖啡。当时孙的思路是“如果我想参与这个行业,就要找最好的”。孙大伟选择了星巴克。美国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原本只是西雅图派克市场(Pike Place Market)內的一家小咖啡店,直到1987年,星巴克还是一家只有五间店的小公司。情況一直到星巴克的现任总裁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大胆引进意大利四处林立的咖啡吧及意式研磨咖啡,情况才有所改观。直到1996年5月,星巴克才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特许经营。
孙大伟初次来到西雅图星巴克总部时,星巴克全球战略正在酝酿,国际部只有两个人。孙大伟向他们描述了一下中国的诱惑,“我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年轻人、中国的经济成长。近20年当中,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是世界上最快的一个地方,中国发展得这么快,年轻人也很多,世界上的时尚的事情能吸收很快,这是个很好的时机。”
孙大伟和星巴克总部谈了一下开店的计划,在1998年签了一个合作意愿。随后从国内选出24人到美国学习,进行理念、选址选项、仓储配送等的培训。到了1999年1月11日,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开在国贸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