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业报道消息: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聘用工和正式工、农民工和城镇工、编制外和编制内,收入甚至会差出10倍—— 同工同酬有多远

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收入差出好几倍
刘大姐从河南农村到北京来打工已有5年多。
经亲戚介绍,她在一个部委研究机构的大楼里当电梯工。“每个月六七百元吧。这活儿不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还行。”
这个大楼里开电梯的,除了刘大姐这样的农民工,还有两个城市正式工。“人家挣得比我多,每个月能多一倍吧。我们就拿固定的工资,她们还有奖金什么的。”
干同样的活儿,工资差出一倍。刘大姐不敢抱怨。“我一农村来打工的,怎么能跟人家单位里的正式职工比呢!要不是有熟人我还干不上呢。”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但在很多用人单位,这成了劳动者的奢望。
柴艳在一家中央级媒体做编辑已有7年,是部门的业务骨干。由于单位事业编制已满,她一直以聘用人员身份工作。去年下半年,北京市要求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人员主动报税,同事间的收入变得透明起来。“我们每个月拿六七千元,他们编制内员工年收入大多超过12万。”柴艳感到不公平,但别无选择。“要是跟单位较真,人家不让干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