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广告
香港有一家保险公司寄给用户的广告是一则寓言故事。彼得梦见与上帝同行,路面上留下两双脚印,一双是他的,一双是上帝的。但当彼得经历一生中最消沉、悲哀的岁月时,路面上的脚印却只剩下一双。
彼得问上帝:“主啊!你答应过我,只要我跟随你,你永远扶持我,可是,在我最苦的时候,你却弃我而去。”上帝答到:“孩子,当时我把你抱在怀中,所以,只有一双脚印。”广告的最后一句话,道出了保险公司的广告主题:“当你走上坎坷的人生之路时,本公司陪伴着你。当你遇到不测之时,本公司助你度过难关。”
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人介绍,他在香港用过不同处出的三盒火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盒出自美国丽华大酒店。
火柴盒正反两面的上半方,印有我国唐代彩色群佛像,下方印有该酒店的名称,地址和电话;另一盒出自主冠大酒楼,全盒大红衬底,盒的正方印有两条金龙簇拥着一顶金色皇冠,背面及侧面印有中、英、日三国文字的酒楼广告;再一盒出自香港的最高建筑金和大厦六十二层顶上的旋转餐厅,这盒火柴更加别致,盒长三寸,宽一寸,正反两面均有该餐厅的彩色图案,内装二十颗全长三寸的火柴,一根火柴可点全桌六位客人的香烟,也可点燃普通一根火柴,难以点燃的雪茄。
“商战”
1984年,香港一些超级市场掀起了一场“反通胀”、“斗平斗贱”的削价竞销,把香港市场卷得风云乱滚。香港的“百惠”和“惠康”两大超级市场都是集团经营。所订货物占圭港超级市场购货量的80%以上,因此,享受优惠的成交价格。售价上回旋余地很宽。
两大超级市场集团为争取顾客,从4月下旬开始削价竞争销,酣斗数月,不肯罢手,多数商品削价10%—20%,甚至一些主要商品降低到成本以下。人们形容是一场“肉博战”,而且“拳拳到肉”。两大超级市场集团削价竟销,苦了众多的中小型超级市场和商店;有的应声而倒,有的气喘吁吁,岌岌可危,但也有的中小商店却安如泰山,还增加了部分顾客,有所发展。后者的诀窍就是采用了隔岸观火之计。两大集团削价竞销之时,不是跟着削价,而是冷静分析两大超级市场集团经营的商品中竟相削价的有哪些,市场需求状况如何,采取你削价的商品我不经营,来个“你无我有”,“不搞热门钻冷门”。
试想一下,能力本来很小的企业如果不采取隔岸观火之计,跟着盲目介人,财不大,气不粗,必然倒霉。两大超级市场集团削价竞销达4个月之久,元气多有损伤,随之,价格回升。这时,一些跟着超哄削价竟销的中小企业因元资金只好“望价兴叹”了。而采取隔岸观火的中小企业看到时机已到,积极经营,获利不少。
菜名一改黄金滚滚来
香江酒楼是由江苏镇江、香港、深圳三方合资兴办的,地处深圳闹市区的国际商业大厦内。客人来到该店不约而同地都点名要吃“抱财鸡”。这“抱财鸡”乃是镇江的一道名菜,肉嫩可口,汤鲜味美,营养丰富。然而,“抱财鸡”刚在深圳挂牌时井非这样热门,因为,“抱财鸡”原名“柴把鸡”,这名字容易被人误解,什么“柴把鸡”?柴禾把鸡呀!顾名思义,它还能好吃吗?顾客见后纷纷摇摇头。
眼看着名菜受到了冷遇,深圳人和港澳同胞都喜欢吉祥,讲究生财之道,何不投其所好,将菜名变一下呢?于是,他们把“柴把鸡”改成了“抱财鸡”。这一改可截然不同了,凡是来客都指名要品尝“抱财鸡”的味道。一位香港客人风趣他说:“我回香港要大力宣传,让我的亲朋好友都到深圳香江酒楼来吃家乡饭,吃一只大的“抱财鸡”,以得万事如意,发财致善。”
新颖的创意手法
香港有一家汉堡包公司,经营的十八种汉堡包快餐食品,各有一两句顺口溜。比如:汉堡包,汉堡包,一日三餐全报销;汉堡包。汉堡包,有病吃了不发烧:汉堡包,汉堡包,多买多吃多幸福等等。这家公司规定:谁能一字不漏地把全部广告的顺口溜背下来,就可以免费得到一瓶可口可乐。这样一来,附近的孩子们一放学就背着书包前来学着背,背熟后就到店门口的扩音机前来“应考”。
这样公司虽然多支付了一瓶可口可乐的开支,但却招徕了一批义务广告员,这批义务广告员不仅在店门口背,而且还在学校、家庭、大街上背,不仅一个人独背,而且往往是集体背,这种广告手法不愧为新颖妙极了。
“大哥大”成了身份的象征
几年前,在香港政府举行的一项土地拍卖会上,正当竟投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香港首富李嘉诚忽然拿出一部手提无线电话与外面通话。在场的记者们纷纷按下快门,捕捉这个商界“大哥大”打“大哥大”的镜头。
翌日,香港不少报章均刊出这帧照片。无意中,超级富豪李嘉诚为该牌子的手提无线电话做了一次具有独到功效的宣传。李嘉诚手持的是旗下公司和记电话所代理的摩托罗拉手提电话.由于当时香港已有不少显贵人物使用这种电话,因此,手提电话被香港人称为“大哥大”电话。李嘉诚手持该电话的照片一登,便使该种电话成了身份的象征。从此,“大哥大”便成了手提无线的电话的代名词,并传遍海峡两岸。香港传达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江燕来指出:以名人来推广产品,是常用的广告手法,虽然那次李嘉诚使用“大哥大”并非有意为该产品做广告,但登出报章上,却有广告所达不到的产品宣传功效。
“金牌庄家”
巧用灰色地带香港股市的“金牌庄家”詹培忠曾自负地说:“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专门利用灰色地带,或是一个专钻法律空子赚钱的人,但是我在道德上丝毫不感到内疚,因为我完全依据游戏规则办事。”挣钱之精,可窥见一斑。
香港股票在70年代末期又趋蓬勃,詹培忠瞅准时机,协助宝光将属下的美汉出售给陈松清,自己也变为陈松清的御用庄家,这次因缘际会,詹培忠戴上了“金牌庄家”的华冠,一生命运从此扭转。詹培忠自豪他说:“我参与安排佳宁以每股6元的价格向宝光购人美汉,比美汉的3.5元的资产值高出大截,黄创保赚了可观的利润,送了盈忠的经纪牌给我。
1980年,我正式成为持牌会员,开始大展拳脚。”香港股票市场由于佳宁的出现而掀起了巨浪,詹培忠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佳宁股价在詹氏的魔术棒下,如“脱缰之马”上升,投资者为之侧目。“金牌庄家”之名不胫而走。从此以后,找詹培忠做庄的股份,除佳宁外尚有益大、侨联及维达等,合共达20家,占市场成交额十至十二分之一。詹培忠可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短短3年已晋升亿万富豪之列。由于种种原因,詹培忠到了温哥华,这一次行程使他获得了一条发财捷径,财富如几何级数增加。
“我回到香港后,便全身投入寻宝游戏,整天研究哪一个股份低于资产净值,后来灵机一触,发觉收购空壳公司是发财捷径,于是先后收购了八家三四线的‘残疾公司,或濒临倒闭的公司,重组转售,其中包括港澳发展、百乐门、新时代、伊人置业、第一城市、明红、伟益、纪德置业等,一只股票赚钱千万元,可说不俗。”他又曾轻描淡写地说。詹培忠“金手指”触及的股票,大部分都是最初行情惊人,但最后不是倒闭,除牌,便是股票暴挫,究竟捧他场的小投资者赚钱多还是亏本多呢?詹培忠淡然地说:“我想最终是输钱的多。但是,如果不是我挽救了这些公司,原有的小股东根本没有机会翻身,初期捧我场,多数赢钱,在股票市场,磨烂席,只会输死。很多人都利用我的名,批股给我,股民知道我沾手,便蜂拥抢货,其实我一转手可能已出了货,其后股价狂升只是别人炒客,与我元关。有时我声明每股资产值只有一角几,但股民仍高价抢货,我有何办法?但从没有小投资者来信指责我是抢钱的吸血鬼。”
误打误撞
自古以来,各行各业均有由于误打误撞,阴错阳差而成功之事。在商业界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不算少,有些人不懂某一行业的行情,却由于某种原因进人了这一行业,最后竟奇迹般地获得了成功,这不能不算是运气。现在的香港,有一位商界新面孔,后起之秀,被人誉为“印刷线路版大王”的人,叫李立。李立是昔日偷渡来港,经过多年苦战,幸运之神光临了他,使他成为一位闻名香港的亿万豪富。其实,李立的成功完全是由于误打误撞,阴错阳差地闯入了电子行业而获得成功的。李立初来港时,身无分文,只得干一些体力活来糊口,他干过搬运工,当时的生活很苦。本来李立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应该说是与电子行业无缘的,但是,由于意外的机会,他闯入了这一行业,而且第一年就奇迹般地赚了10万元的利润,这不能不说是误打误撞,阴错阳差的结果。
原来,在李立当搬运工期间,还接一些装修生意,以此来多赚点钱。有一次,他给一个客户装修厂房。这名客户与李立的认识便完全改变了李立将来的命运。这名客户不是一般人物,他是一家线路版印刷公司的经理,这位经理为了自身的利益,想私下里发点财,没有想到买到生财的机器后,港府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充许其开业,这可急坏了这位经理。这个经理元处诉苦,便向给他装修厂房的李立抱怨,最后问李立是否愿意买下他的机器,并答应如果买下他的机器,他将鼎力帮助李立,给他介绍客户,给他请人教生产工序。这对李立可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事情很明白,李立对电子业一窍不通,而自己的文化水平又不高,能否成功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可是,当时的李立并未考虑到这么多,他只是一心想发财,头脑发热想创业,便不顾一切答应买下机器。
就这样,李立倾5年干搬运工之积蓄买下了一部铜板切割机,一部啤机,一部二分钻嘴机,一个锅炉,又租了一个廉价的地方,开创了自己的一个公司,干起了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想到,这件事,让他春风得意,对电子行业一窍不能的李立,竟然得到空前的成功。他生产的单面印刷线路版:第一年竟然就获得了10万元的利润。从而摇身一变成为阔老。成功之后的李立在谈起自己的秘诀时说:“对客人好,品质高,价钱平,交货快便是我营商的座右铭。”就是这位阴错阳差而一举成名的大老板竟也十分的会省钱,即使是写字楼的地板烂了,墙壁剥落了也不修理,穿着也随便,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我的厂房堂堂正正,客户就会放心给我大订单,我就能赚到钱。”
险中求胜
香港的投资市场就像一个巨型赌场。朝夕万变,制造了多少“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人间悲喜剧。然而,邓予立,一位擅长于在汇市驰骋的外汇投资顾问,却在不同的时间里引导多家机构度过重重的风险,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过,这位投资专家,本身却是很少加入“赌场”内的“投注活动,也从不以自己的资产参与外汇的炒卖。
他认为,顾问本身不宜直接参与投机炒卖活动,因为个人在参与炒卖活动后就不能旁观者清,若大市有度,自然会先处理自己的“赌注”,这样对个人信誉及客户利益都没好处。虽然个人极少“下注”,但他的兴趣就是帮助客户部署资金,险中求胜。他在中资银行工作时,曾面对过几次难忘的风波。一次是在1987年,全球出现股灾,但他所服务的机构却未受损,因为,在股灾前,邓予立已根据市场的形势,包括基金的蠢蠢欲动,股价的走势,市场内集资活动频密等异常因素,判断出大势不好,即于股灾前一个交易日,把银行持有的股票全数估出。
另一次是在1993年,中央谈判令港元大跌,为了减低银行在外汇方面的损失。经过周密的思考,邓予立决定通过邀请香港及外地圣部中资银行做出联合行动,在亚洲市场“做,,低美元,同时又利用短线投资套取快速的回报,终于维护了银行的资产,有惊无险地度过难关。1851年,英军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法军,不时最早得知这一消息的英国人罗斯兹尔德,他利用这条独家新闻,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那时候,电讯传播工具十分落后,传播消息只能靠信息。罗斯兹尔德为了尽快掌握战争的进展情况,专门高价雇用了“飞毛腿信使”,还在海上配备了传送新闻的快速帆船。就在拿破仑战败后不久,罗斯兹尔德便得到消息,他秘而不宣,很快进入交易大厅,佯装得知英军战况不利,抛售公债。
此举引起了连锁反应,公债价格很快跌到低谷。这时,罗斯兹尔德又突然停止抛售,又悄悄地大批买进。几天后,英军战胜拿破仑的消息在报纸上公开传出,公债即时暴涨,罗斯兹尔德美滋滋地坐收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