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的爷爷,在阿华的埋怨中充当了尴尬的“夹心饼干”。他始终没有像阿华设想的那样,天经地义的、而且明确地表示把小姑姑一家驱逐出去。这让阿华在很长时间里耿耿于怀。
阿华挨打了!
这是阿华与两个姑姑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在医院,在爷爷的病床边,口角再次发生。
“你们霸占了我们家的房子!不要脸!”
“小瘪三,你说什么你!”
两位姑父的拳头同时落在了还没发育成熟的阿华身上。情急之下,正在输液的爷爷拔掉吊针,颤颤巍巍地从床上下来,把阿华从拳头下拉了出来。
“我当时就感觉到我爷爷年纪大了,他实在无能为力。”说这话的时候,阿华心里相当落寞。
让阿华不顺心的还有他的父母。他们是老实的工人,有工作、有住处就知足常乐。尽管在这场房子争夺战中,他们也尽力了,但阿华始终认为,他们作为“助手”并不得力。他固执地认为,如今的局面,都是因为妈妈当初没有从长远考虑,斩钉截铁地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结果让小姑姑夫妇捡到了“天上掉的馅饼”。
不过,这并未影响阿华对爷爷的孝心,还有妈妈。
爷爷爱干净。在他75岁以后,每次去澡堂,阿华都陪伴在侧,关心无微不至。阿华对爷爷的孝敬在邻居间家喻户晓,这让他至今都颇为得意;几年后,走入社会的阿华买卖服装赚了点钱,首先想到的是给妈妈买条金项链。那是母亲第一次拥有一条自己的金项链。
当年的阿华,沉浸在“战斗”的挫败感中,像被打死的“火凤凰”一样,奋力挣扎着。
正因为他和爷爷之间无人超越的亲密感情,使他无法接受爷爷的模糊表态。
“在爷爷81岁的时候,他说,我老了,真的没办法把局面给改变过来。”阿华回忆,“我还是很气愤,我说,你这样子,把我对你的好印象都改变了。”
气愤中的阿华甚至对爷爷有过这样的谴责——“你把房子给了别人,我代表祖先告诉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很苦恼。我很伤心。你很喜欢我,我也很爱你,但为什么我们把最大的财产留给一个外姓的人家?况且你特别讲究这个!你把全家从乡下带到上海来,希望我们能在上海立住脚跟,而你却把房子给了别人!”
爷爷没有解释,那时他已经中风了,嘴向一边歪着,老态龙钟。
阿华甚至还动了个小脑筋。他利用陪爷爷洗澡的机会,拿着老式录音机给爷爷录音。爷爷如他所愿,对着录音机很认真地说,他把一切遗产包括坐落在某某位置的房产,(作为遗产)都给长孙。
但这盘录音阿华最终也没派上用常
十几岁的阿华,愈发为房子惆怅。爷爷因此在他的印象中留下了最不完美的一笔。
“但这是以前,现在我对爷爷已经不这么想了。”阿华说,他自己想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明白了做父母的难处,“都是自己的孩子,可能真的是没办法。我现在认可他确实是很难为了。”
但因此而产生的对房子的特别敏感,几乎成了阿华性格的一部分。
1990年代初,在技校上学的阿华周末回家,经常看见万国证券下面排着买股票的长队,沪上“杨百万”的传奇故事,让他满心向往。当时的上海,处在疯狂的股市潮中,不过,阿华并没想到,10年后的上海会以同样的疯狂陷入到“炒房”风潮中,而他自己,不仅身陷其中,而且成为“弄潮儿”中颇为成功的一个。
疯狂的年代
在阿华满怀惆怅地来往于家和技校之间时,1992年1月,一种叫做“股票认购证”的新鲜玩意走俏上海滩,为它疯狂的人不下百万,其中一部分人因此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到了当年的6月,自发性的“全民炒股”热潮,已经蔓延到浦江两岸。认购证从30元一 张涨到4000到8000元一张。
股票迅速拥有了绝代佳人般的魅力,无数人为她神魂颠倒、寝食难安。
一位买卖股票成为亿万富翁的股民甚至动情地说:“买股票吧,它是你如胶似漆的妻子!”
据说最红火的时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各路神仙”到体改委、证券委争抢额度。而到认购证发行的时候,万人空巷,人山人海,几天几夜排队抢购,蔚为壮观。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记忆里,那可算得上是一段流金岁月。
中国迅速出现一支规模庞大的炒股者队伍,这样的疯狂在6年后依然余波荡漾。
1998年的秋天,刘伟就站在这样的队伍里。
“头天晚上,下班以后就过去排队,排一晚上。我们3个人轮班,谁累了就在中间休息一会儿。”感谢当时的季节,还没到冬天,省去了带棉被这样的烦琐装备,只需要把衣服穿多点。“当时很疯狂。”刘伟回忆说。
1992年上海的股疯,和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几乎同时发生。
最令人心惊而又痴迷的“一夜暴富”神话,在海南反复真实地上演: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炒地皮”,房地产项目在合同上、皮包里“拔地而起”。两年内,海南新增房地产开发企业2万多家,占全国此类企业中的近六成。
五花八门的海南神话漫天流传,最经典的一个是,一个从外地来海口打工的农民,身无分文,某天他偶然睡在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大门口,早上醒来,他身后排着长长的一溜人。这个民工卖掉自己的位置,价值7万块钱。
那一年,后来在北京声名大噪的潘石屹也在海南。他的公司一共6个合伙人,其中的4个在海口的北方大厦开了一个会。后来潘石屹回忆,当时与他在一起的冯仑说:“海南的房子炒得有点过火了,形势不妙,我们该收场了。北方地盘大,有发展空间,我们得去占个先。”潘石屹于是转战北京。
潘石屹实在幸运,这无意中使他躲避了后来海南房地产的崩盘。
泡沫的杀伤力,从此深深烙刻到了所有中国人心里。
但当时,上海人还不曾想到十几年后他们也会陷入房产泡沫的争论中。那时离1999年商品房的流行还有7年,即使距离1998年的“福利分房末班车”苦恼也还有6年的时间。
1994年,上海曾大张旗鼓地鼓励购买商品房,推出购房获蓝印户口的规定,在上海市投资、购买商品住宅或者被该市单位聘用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只要符合条件,可获蓝印户口,在孩子入托、入学,申领营业执照,安装煤气、电话等方面享受和上海市民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