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远是最复杂的一种动物,你能看到的只是表象,需要的是个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只是有的人能看三分有的人能看五分的区别而已。随着工作接触的增加以及侧面了解机会的增多,对她的看法也较最初时候变化不少。
说起中央电视台的倪大姐(叫大姨可能更好有些哦)的主持风格,大概很多人开始往地上掉鸡皮疙瘩了,没想到这个人的领导风格兼职跟倪大姐如出一辙,颇有师承一派的渊源。偶不是故意侮辱倪主持的,有喜欢她的fans不要向偶扔丑鸡蛋哦,只是举一个参照物而已。
每次开会,都会饱含申请地说:“是公司培养了我,锻炼了我,我对公司的感情……所以我要……为了工作,我放弃了……失去了……但是我无怨无悔,同时希望大家也跟我一起……”基本格式如上,跟新闻联播播报政治活动的格式一样的千篇一律。总之是滔滔不绝的感激之情外加类似文革时期表决心似的宣言发表,最绝的是,她的眼泪总能在此时此刻恰如其分地涌现在眼眶里,百转千回而不决堤,显示强忍泪水的坚强(此时如有灯光效果更佳,泪光晶莹,声音饱满,感情激扬);最终在演说即将接近尾声时候,配合情节,泪水喷涌而下,从而达到会议高潮(不来点掌声不足以配合此等感人场面啊~~)。偶一直在想这样的煽情功力可谓上层,不去做传销(N年前传销还大行其道的时候)或者不去做如今所谓的直销,很是人力资源的一大浪费。
不要说我刻薄,如果只是一次流泪,大家都会肯定她是真的洋溢忠诚之情感激之意的,但是每每开会都是如此,大家要考虑的便是她的演技好不好的问题了。第一次看到,不要说偶这样阅历不厚的小姑娘了,就是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业务人员也不免被她的情感所渲染,感动唏嘘一番而后胸中涌起同样激荡的情怀,对今后豪情满怀地投入工作中确实有一定的激发作用。但是随着出现频次的增加,最后出现了一个很搞笑的情形:一轮到她上台讲话,大家不约而同集体上厕所。不少人用苍蝇来形容她,看过《大话西游》的人都明白这是什么含义。
在管理方法层面讲,领导们适当运用煽情手法,也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对于广大员工而言,用温情的手法远远比冷漠的制度更能感化人,但是凡事都需要一个度,一旦界越,员工不是怀疑你的真诚,就是置疑你的为人了。
更何况,大家逐渐发现她在工作中并不是入她所言般的忠诚无私欲。坦白说,她能做出今天的成绩,确实有不小的个人能力,但离她自己所表白的相去甚远。她虽然不负责直接的市场工作,但是她对市场的了解程度一点不亚于市场人员,甚至要超过一般的市场人员,这点上偶还是比较佩服她的。没有私心么,她也曾经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取物质利益;一切为了员工的发展么,也有下属被打压,只能成为执行工具而无法发表个人看法施展个人能力的实例,甚而有不少人因此愤而辞职。
还有一点比较搞笑的是,她在跟底下员工(包括司机)谈话时候,总喜欢说“你是我的心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你就是我的眼睛,有什么事情直接给我电话”,“我一直把你当自己人,你要帮我监督某某,有什么情况跟马上我反应”,诸如此类的。如果把员工设想成没有互相交流机会的人(经济学里面经常做类似的物料假设,个人认为有点白痴),这种工作方法十分有效,相当于所有人都互相监督。但是可惜的是她说的这些话往往不久就被传开,起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跟她接触或了解的机会有限的人,还是会对她留下深刻印象,觉得此人工作能力优秀,她也多次在各类会议中比较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方法、经验等。总部的领导们对她的印象也都很不错,大概是觉得这是一个讲究人性化管理,有方法、有责任心、有魄力的人吧?
会议时分配房间的时候基本上比较害怕跟她住一间,不然可能要“今夜无眠”了,她会利用一切时间对你进行全方位洗脑,你不想听也不行,想睡觉?那显得对领导的谆谆教诲多么的不尊重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人接受不同风格的领导,但是太“个性”的领导大概也只有个性之人才能认同吧!记得有个朋友说过:所谓个性,只是一个人的坏习惯累计到一定程度并被大家所认同。
二十、学历门槛
学历是什么,个人认为就是一个敲门砖。找工作的时候需要学历,凡是招聘必然著名学历要求,学历就是一块敲开就业大门的砖;晋升时候需要学历,学历就是从一楼走上二楼的敲门砖。对于学历的门槛设置,我想先谈一个故事。
其实也不能说是故事,准确而言,是一个心理学研究的动物试验:把一只猴子放进一个房间,房间一角悬挂一串新鲜的香蕉,猴子贪吃,自然伸手摘香蕉,只要一拉动香蕉,便会启动与之相连的籍贯,一股高水压的水柱随之喷出,对猴子一顿打击,开始几天,猴子多次尝试想获取美味,几天打击之后,它放弃努力;此时,放进另外一直猴子,然后自然重复第一只猴子的受打击过程直至妥协;再放入一只猴子,依然如上;当最后一直猴子进入后接近香蕉,表露出摘香蕉的意图时,先前的三只猴子一拥而上对其暴扁一顿,如此重复多次以后,新来的猴子也乖乖地选择远离香蕉了。殊不知此时的水柱喷射机关已被研究人员关闭,它们大可以尝试一番吃到美味的香蕉,但是没有一只猴子去尝试了,似乎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对学历的门槛设置似乎跟这个试验有某种相同之处,高学历的人就是最先进入房间的那三只猴子,他们经过十六年的寒窗苦读才获得了本科学历(苦读程度视个人智商和追求迫切程度而定,退言之即使之前可以用小聪明搏一下,高中三年至少也是比较辛苦的,毕竟要经历一个大家齐过的独木桥——高考,当然如果你有北京、上海户口的话,过这个独木桥时会增加不少幸运。个人看法:高中的好成绩绝对不是靠小聪明可以过来的,只有高智商加上高努力,才能有高考时候的高分,至于会不会高分低能,那在另外一个讨论范畴了),才拿到一块可以择业的敲门砖,凭什么后来者可以只读12年或者更少就获取同样的就业机会?
于是,门槛设立了,该岗位必须有本科及以上文凭,后来进入该岗位的人无疑就是第二只、第三只甚至第N只猴子。如果你没有文凭,在这个环境里面,即使你越过了学历壁垒,等待你的还有后期的学历歧视,这种歧视未必单单指同事上级对你的另眼相看,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后期的提升上,即使你的能力被肯定你的业绩被认同,也完全可以胜任新的领导岗位,但也许你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学历障碍,在竞岗过程中被刷了下来。还有比这个更沮丧的事情么?那么,如果你想有更好的发展,进修大概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了,所谓的终身学习,很多人其实是被动选择的。一旦此人学成,拿到那块重要的敲门砖,那么他自然而然地会去维护学历门槛的规定(可能曾经他竭力反对过这个规定,认为埋没人才),因为他自己付出了代价,如果不维护这一规定,前期因学历之差而竞岗失败之事难免让他愈发郁闷,他为争取学历而付出的艰辛也会成为沉没成本。
看来人虽然由猴子进化而来且自诩为高等动物,也不见得比猴子聪明多少。我在想,那个心理学试验可否继续进行:最后在那个房间里面放入一只猴王,我猜如果它进入房间发现香蕉并想去摘取的话,大概没有一只猴子敢打它吧,那么大家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悬挂于房中对大家诱惑多时却无法获得的香蕉,并非不可触碰的禁区啊!
规矩往往由强者摧毁重写的!如果此时出现一个实力非常的人,大家都知道一旦他的加盟可以为公司带来多大的效益产生多深的影响,那么即便他没有学历,大部分人还是会越过规章制度,对他的到来持欢迎态度的(除了地位收到威胁的人),此时人们更多地关注他的个人能力而不是那些本本了。
联想到一句话(忘记是谁说的了):如果别人妒忌你,那么说明你还不够优秀。妒忌更容易在实力相当的人之间产生,一个拥有年薪5万的人也许会妒忌年薪10万的人,但如果你是个年薪100万甚至更多的人,我想他对你的妒忌会越来越少最后化为羡慕或者佩服了,就如同我们不会去妒忌世界首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