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当裁员的大刀高高举起
裁员对于公司而言,是一项减员增效的措施,但是裁员时候的几家欢喜几家忧的情形多少有点让人不忍心。甚至还能看到在裁员的大政策之下借刀杀人的景象,只是我们要学会从容。
总部一旦作出这个重大决定,全国立即着手。穿插一个小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据说当时某单位在开会讨论到底要批判谁拉谁当典型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不言无法作出决定,会议就一直持续,终于有人熬不住(大概是开会时候喝茶过多的缘故)去了洗手间,等他回来,发现会议已经有了重大结果——需要揪出来批判的人就是他!当然,这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畸形产物。公司的裁员相对这个是要公平公正得多,但世事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期待也不能太高,也许到了最后该裁的人依然稳坐泰山,不该裁的人卷包走人了。
这种关系自身存亡的消息总是流传得非常快,在我接到消息的第三天开始,就有人时不时地开始向我打探消息了,或正面或侧面,都想知道自己的明天是怎么安排的,怎么都给人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我感觉公司应该在日常的绩效考核中定期地淘汰一部分人,让大家知道制度的存在,而不是因为前期的人为、非人为因素导致人员过度膨胀,之后才选择举起裁员的大刀。如此大动作的裁员容易让团队人心惶惶、给人一种公司似乎出现问题的不妙感觉。恰恰是由于我们在前期,一旦发现此人不适合该岗位,只是选择让他换岗(只要他自己还想留在公司),除非员工自动选择离开。这对于企业,其实是十分被动的一种局面——以上的话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看的,倘若换一个立场,当然得出的不是这样的结论了,所谓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么。
从得知裁员、到制订裁员计划直至裁员实施,能看到人性百态。乔原本是一个部门的普通员工,他的被裁,很多人看来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因为他曾经比较公开地对他们部门领导表示过不满也曾越级反应过他的直接上司的一些问题,应该说他是正直的,他所反应的一些问题也是客观存在并且可能依然存在的,但是人在自己的实力尚未到火候的时候做这种事情类似于赌博,赢了可能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利,因为一个不够优秀的上司离开;输了,可能一败涂地,连一个普通员工的小饭碗都保不住!很不幸,他的结局是后者(抑或未必是不幸,离开一个不好的上司对自己而言未尝不是种幸运)。所以说他的离开在意料之中。他的上司在获知裁员信息之后立即着手让他将手头的工作、资料等逐步交接给其他员工了,虽然没有正面直接地告诉他你被裁员了,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他的离开是注定的。但是他的工作确实做得不作,就岗位工作而言,他是完全胜任的,所以离开时大家多少也有点出乎意料,同时不免产生兔死狐悲的感慨:工作勤恳没有大用,领导想裁你,你就得离开,似乎拍马顺溜的更有市场。裁员期限的最后一天,他被告知从明天开始不用上班了,最后能争取到的便是几个月的违约补偿金。
也有部门领导为了不得罪别人,想出了不记名投票选择裁员目标的方法。但是最终没有实施,似乎谁也不想当杀手、谁也不想当牺牲者。我觉得那些不愿意用这个方法的人无疑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力,也许也有种害怕承担责任的因素在里面。让部门领导决定,不论裁了谁似乎杀手都是部门领导。倘若是我,我会接受这种方法,至少自己手中还有一票的权力,否则等于把自己的权力统统让度给了部门领导,这对大家未必是件公平的事情。几个人看一个人总是要相对于一个人看一个人要公平全面得多,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职场的博弈啊!
倒是有一个大家一直认为是闲人的家伙在裁员之后一直还在公司晃悠,原因很简单,他有一个在公司当领导的亲戚。可能有人会埋怨社会的不公,我倒是没有这种感觉。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仅有社会关系是不够的,有亲戚帮扶当然是好事,但是自身如果能力不够或者努力不多的话,等待你的只是原地踏步。他虽然没在裁员之列,但是他在公司至少十年,如今依然是个每月拿那么几斗米的人物,且公司里面的人对他多有点不当回事的意思,因为在工作上他确实什么都拿不起来。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无论无何也让人看不出羡慕的感觉来。可能我有点武断,他这一辈子也就那样日复一日了!
前文《十五、围成效应》里面提到的那个同事,在这次也成为裁员员工里面的一员,因为他所在的整个部门都被裁员了。正如前文所言,那是一个闲职。如今正焦头烂额托人找工作。倘若不是当初他自己的选择,凭他的业务能力,最差也是在众多业务中位居中流,裁员无论如何是论不到他的。不得不说到一个选择的问题,人生路上有很多分叉路口,今天选择左拐还是右拐,明天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谁也不知道拐过之后,沿途是美景如画还是荆棘丛生,今天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考虑周全地选择一条越走越宽的路。
其实最难抉择的是那些公正的部门领导,手下的员工能力相当、工作也都认真负责,谁都没有太明显的优势、谁也没有太大的过失,考虑谁该离开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当一个个开始单独谈话的时候,我相信推开会议室的门进去的人内心都是忐忑不安的,虽然未必人人都觉得这份工作多么地难得多么地让人珍惜不已,被动离开和主动离开毕竟是不一样的心情。被动离开多少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即使表面上很多人平静如水,但内心深处都是有挫败感的,或深或浅。在没有明显的其他能力差异的条件下,学历、忠诚度被最大限度地用来作为衡量标准了,于是学历、忠诚度双低的人离开了,双高的人留了下来。想说的是,如果不是百分百打算离开的,不要动不动在公司散布诸如“我想去广州找工作”、“我不想在这里干了”之类的话语,否则对你的企业忠诚度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一个裁员的标准了。
裁员过后的办公室显得空荡荡的,让人觉得不太适应,但似乎公司也正常运行,可能前期有一些磨合成本,但是,没错,它也运转得好好的。劳动力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人的潜力也具有很大的弹性。裁员后的公司看似又恢复了平静,但是对每个人多少都有触动,至少我自己的危机意识就增加了不少,如果我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强,那么就难保被动离开,所以增加自身筹码非常必要,我想我需要充电了。
三十、机会稍纵即逝
以往虽然总是听到机会需要自己把握之类的话,听到之时不免有老生常谈的感慨,最终听过也就罢了,对此也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但最近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机不可失”。由于我自己的犹豫不决、也因为不够自信的成分在作祟,结果是我失去了一个很不错的机会,让我狠狠地后悔了一把,不过也算是赚了一个教训,至少以后,我不会再这么轻易让机会溜走了。这也算是一失一得了——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类似“质量守恒原理”?
分公司有一个部门经理主动辞职,他的辞职其实是他权衡了诸多因素,感觉自己再待下去,下一步很可能非常没面子地被公司查出问题而导致下课,被动离开不如选择主动离开,以诸如“家里需要人照顾”、“工作太累”等类似于古代官场中“告老还乡”的理由申述辞职缘由,并且在一天之内办好手续离开了公司。说到这个部门经理,能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公司不出力却地位不动摇,很大部分原因是靠着分公司的二把手护着他。不管是他部门内部人员还是其他部门的人,很大一部分都对他的工作曾经表示过不满,只是有的人说了有的人没说。曾经有员工亲自跑到分公司一把手那里,很明确地说:“公司要想搞好,这个部门经理必须换人,否则,公司别想有进步!”话语虽然有偏颇的成分,说得分公司一把手脸色都变了(大概是觉得此话有点说领导不会挑人的成分了),但是也算是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如果只是没有工作能力倒也罢了,但是他的贪心还相当地大,市价5毛的东西,他敢报2元,以百分之三百的贪欲空间侵吞着公司的大米。诸位也许会说不就是贪了1.5元钱么,蝇头小利罢了,但是诸位不要忘记我还没有乘以数量呢!东窗事发的时候,居然还把他的一个下属推上了舞台,那个无辜的小姑娘开始还被他洗脑得有点傻乎乎,居然还真的帮他承担了所有事情,以为按照领导的意思办了,以后领导就会照顾她。社会阅历不丰富的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利用,真的。一旦帮领导都担当下来,那么下一步他要做的不过是“杀人灭口”罢了。果真,通过裁员这把刀,他悄无声息地把她给灭口了,大概也是以为从此自己的身边就少了一颗定时炸弹吧。不过什么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他得意不久的时候,传出风声:总部要派人来查他了。大概是有人实在看不过去,给举报了。而此时,他一直的靠山——倒了!靠山的下课对他的离开是一个很大的促因。于是,他能选择的不过是主动离开了。
在我得知他的岗位空缺之后,有竞岗的意向,但是对自己似乎还有点不够自信,于是在犹豫中浪费了半天的时间。考虑再三,我决定竞岗,但是当时我的直接上司在总部开会,我想这个事情最好还是得先跟自己的直接上司谈比较恰当,否则可能会有不尊重他的嫌疑,而我的意识中一直认为类似这样的事情最佳方式是面谈,电话沟通似乎不是很合适。我的打算是,先征得直接上司的支持,然后去找分公司经理面谈,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于是,我在等待他开会归来中又浪费了一天时间。而事实上,我不知道一个机会如果能给你一天半的等待机会,其实也不算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了。只是,当时的我没有意识到。
在我的等待中,分公司已经开会讨论出了人选。等我或者消息的时候,也是我跟老总谈完的时候。一切都变得难以转变了,至少人选已经出来了,是会议通过的。谈完后,他们都说我以前没有提过这事,他们都不知道我有下去分公司做部门的想法。可见,我的身上还有另外一个缺点——缺乏跟领导的工作交流。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不能让你的领导知道你的野心,但必须让他们知道你的抱负。很有道理,马上产生共鸣,只可惜自己亲身体会才把理论彻底吸收了。
如果说之前犹豫期间我对自己还有点信心不足的嫌疑,那么人选出来之后,我立马认识到了自己的另一个错误:自信心不足!因为他们选出来的并非是十分优秀了得之人,开始我考虑的自己阅历不够、锻炼不够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障碍,此君跟我同年进公司,不管从哪方面,我都应该很有自信地跟他竞岗。也因此,让我后悔得当天晚上有几分失眠,哈哈。
北京的这个机会犹如一扇门对我关闭了,同时却给我开了另外一个窗口。有一个分公司也恰好有部门经理岗位空缺,这次争取虽然有点时间滞后,但也通过沟通让领导们知道了我有下去锻炼的意向,他们问我是否愿意去。说实话,不是很愿意去那个遥远的城市,虽然是省府,虽然也是同样的部门,但是我已经习惯 了呆在大城市,生活工作学习都十分方便。而且,人往往在安定的工作中产生惯性和惰性。咨询了家人和朋友,不同的人意见不一。父亲支持我去锻炼一下,觉得既然选择了不留在父母身边享受安逸,那么一旦有机会就应该抓住;母亲总是更多地从温情的角度考虑,担心我只身一人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工作压力大,身体是否承受得了(我经常生病),她不期望我做一个追逐事业而忽略生活的人。朋友的意见也不尽相同,有的支持我去锻炼一年,然后依靠资历和锻炼后的能力再次选择;有的觉得北京毕竟是个机会多多的城市,与其去那不如留在这另选机会锻炼。他们说的都没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需要作出最终选择的人还是我自己!没有机会的时候烦,有了机会还是烦,人生的一个奇怪状态啊。人的一生都是处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之中。
说实话,让我犹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薪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需要面对更大的压力和工作强度。似乎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得”不偿“失”。(不好意思,偶也是个俗人,也要算计自己的荷包呢)一个多年好友的话提醒了我:给你机会让你锻炼,难道不需要你付点学费么?参加各类培训尚且要掏价格不菲的培训费,你何尝不可以将未加薪的薪酬空间当作学费?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下了去的决心。说不担心那是假的,毕竟在那边除了公司的同事,我谁也不认识。初期的不适应也在所难免。也许现在不动,我以后再也动不了了,一旦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很多时候要离开一个城市是有太多的牵绊的。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是诸位,不知道大家会如何选择?现在只等着找到合适的接替我的人,就要踏上行程了。不管选择是否正确,我给自己一年的期限,一年之后如果公司内部其他城市有更好的机会,我就争取内部异动;如果没有,选择跳槽,我不想在那边待很久。(这话可不能到处说,不然大家觉得你不稳定,哈哈)在这一年内,我会尽力学习和锻炼,这本来就是我选择去的目的,希望各位能给我祝福和支持哦!
也许到了新岗位,能为各位带来更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