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天,他从早上跑到傍晚,终于谈成了1000多元钱的业务。此刻他又饿又累,在初冬的寒风中,望着脚上的黄泥,他显出几分无奈。尽管如此,他的心情却十分激动:我的第一桶金就相当于父亲一两年的裁缝工钱。
仍然在等待着下一趟车,胡成中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又看了看刚刚谈成的业务单。此时他仿佛早已忘了从金华挤上火车后没座位,便睡到别人脚下的地板上;在抽水站往返时吃不上像样的饭菜,冷面饼就开水便是一顿饱餐。
胡成中跑了湖北跑湖南,在长沙一个一个影剧院跑完之后,又在乡下的抽水站之间挨个地跑。这个性格内向,平时总爱想事的小伙子此刻顾不得多想了,他只想有辆车出现,然后喝上一碗热热的白开水,躺在两元钱一夜的大通铺上睡一觉。
就这样,足足等了4个小时,一直到夜里9点多,他才浑身打颤地爬上一辆运煤车。
睡地板感动了工程师
在外面摸爬滚打了几年后,1984年,胡成中与弟弟及友人共同办起了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当时的柳市电器市场假冒伪劣成风,导致事故频发。在外多年跑供销的经验告诉胡成中,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而技术是控制质量的关键。当年家庭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在技术上根本无从谈起,胡成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到上海请专家。
那时候,温州的交通很闭塞,每次到上海要坐24小时的船。他去了三次,最终找到了上海人民电器厂的退休工程师王中江。由于柳市电器名声太臭,国家的政策又远不如现在那么好,工程师都不愿来。快要退休的王中江一家都是工薪层、上班族,恰巧孩子在家没人带,胡成中灵机一动,主动要求帮他家带孩子,擦地板,晚上住不起旅馆,就睡在王中江家里的地板上。一连好几天,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老工程师。
在没有告知人民电器厂的情况下,王中江悄悄地来到了温州柳市,成为求精开关厂的“高参”。1986年,根据王中江的提议,胡成中向亲戚朋友借高利30万元,办起了当时国内民营企业第一家热继电器检测室,在温州地区率先领取了原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全国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由于质量得到了保障,求精开关厂迅速发展壮大。之后,胡成中把企业取名为德力西,立志“赶超德国西门子”。
父亲传给他三件宝
前不久,一位媒体记者采访时曾向胡成中提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您最尊崇的长辈是谁?他的回答是——父亲!因为父亲曾传给他三件宝。父亲是当地有名气的裁缝师傅,他教导胡成中:百行德为首,一要讲诚信,二要精工细做,三要量体裁衣。
胡成中不仅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裁剪,而且从父亲独特的裁缝思维中获取了营养。好多人都问胡成中,你经营企业究竟有什么诀窍?他说,“除了诚信,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就是——量体裁衣,这是我在父亲那里学来的。”胡成中认为,做企业没有一个制度是永远不变的,它本身就是动态的。好像小孩穿衣服,7岁能穿的衣服10岁你就该换了。你企业规模1个亿是这个制度,2个亿是这个制度,10个亿还是这个制度就肯定不行,你要与时俱进,一定要量“体”裁“衣”。
“回顾我们德力西创业二十年,正是演绎了这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裁缝思维。1984年,我和弟弟胡成国及一位友人三人合伙,只有5万元起家,创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凭着能吃苦中苦的意志和毅力,我经过几年的打拼,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这时,我认识到企业要有新发展,家庭作坊已经不适宜,就向原有的三缘(血缘、亲缘、地缘)管理模式提出挑战。1991年,我在乐清同行中率先进行企业联合兼并,组建德力西股份有限公司。又过了3年,德力西的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到这时,我又觉得应该给自己长大的‘孩子’做一件更大的衣服。于是,我在更大范围内兼并、控股同行企业,组建浙江德力西集团。从此,德力西一发不可收,越来越红火。”胡成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