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第一桶金
刚到肯尼亚,孟书田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得意的感觉。在粗略地看过内罗毕的迷人风光之后,他那5000美元买完机票后,就只剩下2000美元了,他要用这些钱租房子、开公司,还要生存。更令他焦虑的是,装电池的货柜马上就要来了,他必须尽快地找到客户。可就在这时,一向让他充满自信的英语也让他沮丧:不但他听不懂别人的话,他的话别人也听不懂。忙中添乱的是,由于当地天气过于炎热,他的鼻子也不争气地在半夜流血了。
"人们常说忙得睁不开眼睛,那时才真正找到感觉。"当年的情景,孟书田还记忆犹新。为了找到客户,孟书田开始在内罗毕的每一条街上挨家挨户地询问、介绍产品--"金钟"电池。
他每天给自己布置的任务,长街走一条,短街走三条,每一个商店都不能漏。近两个月时间,他几乎走遍了内罗毕的街道。"我不管他们进不进我的产品,我就是要他们听听金钟这个名字。"公司注册下来。他开始学管理、做英文账、学开车、学打字、学采买……货柜不久也来了,令他深感失望的是,近1/4的电池都变质了,心情糟透的孟书田又不得不耐着性子不停地去挑捡……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孟书田说这句歌词准确道出了他那时的心情。
好在孟书田孜孜不倦的每日灌输不久就奏了效,一些商铺答应进少量电池。尽管最大的客户才要了5箱,但这个小小的开始已经给了孟书田无数的憧憬和希望。
"现在如果有客户要50箱,我们还真不一定给他发货呢,不是我们嫌量小,而是我们人手不够,连大客户都忙不过来。"时过景迁,如今的金钟国际每月从国内进25个货柜,金钟电池销售市场覆盖了肯尼亚70%的地区,销售份额达到当地市场的40%。
"惹毛了"总统
地处东非沿海地区,又有东非最为重要的海港蒙巴萨,使肯尼亚成为东非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孟书田在生意慢慢红火之后,开始把电池推销到其他周边国家,例如乌干达、坦桑尼亚。
到1996年,孟书田的电池开始转口坦桑尼亚,在那里销售的电池也达到每月2到3个货柜。需要进口的电池太多了,总厂供给严重不足,孟书田又急忙回国在南方找了几家电池厂。与此同时,电灯泡、手电筒,山东的轮胎,深圳的电器,上海的鞋油,东北的刀片--孟书田有机会就成批成批地做。孟书田说,要是国内的供给能跟上,做到500万美元的经营额很轻松,去年他已做到了300万。
孟书田说,在非洲做生意,累还在其次。他觉得肯尼亚人对外国人很友好,也很文明,遇事讲道理,但乌干达相对就差不少,社会治安也不好,抢劫的情形时有发生。为了预防万一,他每次出差都带着枪。有时他常常从早晨7点开车一直开到晚上10点,但"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能停车。坦桑尼亚公路人烟稀少,停车休息既害怕被劫,也害怕被大象给踩了。"到1997年的时候,孟书田的生意越做越大,在肯尼亚渐渐有了名气,同时也惹来了麻烦。当时肯尼亚另有一家大的电池厂商"永备"(eveready)--是世界第一大电池公司美国永备与肯尼亚第一大工业集团塞米尔及肯尼亚政府工贸公司合资设立的工厂,据说肯尼亚总统莫伊也有份。一天,孟书田在报上看到永备一次裁员30%的消息,心下想:坏了!
果然,到了年底,肯尼亚标准局通过官方报纸,连续多次发布公告,宣称"金钟"等品牌的电池为不合格产品,严禁在当地进口和销售。孟书田遭到了他进入非洲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