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春节到来,他想回家看看父母,又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原本是想挣钱发财的,哪知在城里混了2年,他混得还不如当初进城。当初进城,荷包里还揣着200元,现在反而只有100元了。
他决定去租辆人力三轮车来拉人挣钱。春节期间正好挣钱,走动的人多。他过了桥,往面粉厂后的一家车老板处走去。可刚到半路,他的计划又遭粉碎。一辆三轮车路过,他问路。那个看上去同龄的乡下青年就跟他聊起来,“哎!租不成了呀。前段时间黑社会打架,动了刀子,规定所有三轮车老板不准再向他人出租车子……”
王玉锁闻罢此言,心里“格登”一下,又一座翻不过的大山挡住了去路。现在也不知是第三座还是第几座大山了。他只好给自己强打气。可能是他去世的爷爷的一句话起了作用,爷爷在世的时候爱说“虎死不倒威”。他才发现这句话包含的生命体验,包含的惨淡人生的全部经验。
往回走路过电影院,他对墙上贴的一张纸产生了兴趣,标题是“招聘兼职推销员”,落款是某某塑料厂。他久久伫立,从头到尾读了三遍。心想,这是好机会呀。照着地址他立即去那个厂,见了负责人。
负责人说:我们厂是生产塑料颗粒的,推销的客户是塑料制品生产厂,比如塑料盆啦、杯啦。凡推销出去者,我们按营业额的千分之三提成给推销员。
其实这是厂里想出的穷途末路之策,因为在霸州,一家塑料制品厂也没有,最近的两个厂也在任丘,但他们进的颗粒,恐怕三年也用不完。负责人根本就没把他放在心上,简单地说了两句,就抽出几张像广告单一样的空白合同,让他加紧去联系!
走投无路的王玉锁抓了根“稻草”,但他以为可以“救命”。一打听任丘有塑料制品厂,竟搭车直奔任丘去了!半日的乘车,到了任丘,暮色降临,找了家旅馆安顿下来。
怎样找到最便宜的住处,他倒是在霸州练出了经验。他住了一块五毛钱一夜的店。房间很大,像半个篮球场,稻草上铺着席子,一张接着一张。这一晚,他的同室室友是41人。
次日早晨,他买了两个烤红薯,一边吃一路打听塑料厂。走着走着,听到有人高声骂架。
原来这里在卖一种“钢瓶”,因购买的人太多太挤,后面一个踩了前面一个的脚,前面一个就骂起来。
王玉锁甚觉奇怪。看这怪怪的一个大钢瓶,这些家庭妇女买来干什么?并且还这么俏?他向后排的一位老人打听,老人是个热心肠人,滔滔不绝地给他一番介绍:这是天然气公司装气的钢瓶,用在家庭厨房,可以替代煤,火力比煤强得多,煮一锅饭只要十几分钟,并且用起来比煤还便宜。
王玉锁闻言心里一亮:我何不把这玩艺儿弄到霸州去卖呢!这一下他想对了。
地方他想好了,就搭在棉花匠唐松柏的铺子上;反正他那里宽,也空着。如果他实在要钱呢,卖了钱后再给他点租金。
第二天,他按地址找到卖气的地方。门一开,开门的男人有些吃惊地说:“嘿!玉锁!是你啊!怎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
王玉锁一看,原来这人受过他的帮助,而且帮助还有点大,按陈词滥调说来,也可以说有一番救命之恩吧。
这个男人就是写纸条女人的丈夫,两口子都在天然气公司工作,负责给钢瓶灌气。
于是乎事情也就好说起来。男人先让他拿了一个钢瓶回去,也没提钱的事,救命恩人嘛。再说,就一个钢瓶,也就80元,加气10元,一共才90元。王玉锁说,“我卖了就把钱给你送来。”对方自然更是高兴,说,“你卖吧,卖完了来拿就是。”王玉锁又借了辆破自行车,把钢瓶用麻绳捆在货架上,向霸州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