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茶英是浙江萧山西门镇的农民,早些年她在农贸市场摆摊卖豆腐,当地豆制品厂倒闭后,没了货源的她因此萌生了自己办厂的想法。
王茶英:“跟我丈夫商量,我说这个豆制品,很有市场。因为毕竟我在这里做了多年的豆制品生意,就是市场上面这个销路,比一般要有基础。”
1997年,王茶英和丈夫东拼西凑50万元钱,盖起一间350平方米的豆制品加工作坊。当时在萧山,做豆腐的不多,夫妻二人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成为当地最大的豆制品加工户。
王茶英:“有很多顾客,比如周边市场的,诸暨啊,金华,义乌啊,宁波啊,五湖四海赶过来的客户,到我这里来拿货。那个时候,我一天最多要挣五六百元钱一天。”
客户的增加让王茶英的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1999年3月,她拿出手中全部积蓄扩建厂房。可就在厂房破土动工两个月时,杭州一家豆制品厂突然杀入王茶英卖豆腐的西门农贸市场,并在她对面摆起了摊位。
王茶英:“它就是放了一块黑板,在黑板上面写着,豆腐每箱13元,因为我们在卖是18元一箱。”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每个人都看到了,每个人都知道了,我们就是冲突大了。”
原来萧山和杭州相隔不远,作为当时萧山地区最大的豆制品加工户,王茶英的生意蒸蒸日上,让杭州城里的同行感到眼红。于是他们趁王茶英在扩建厂房,资金紧张之机,进攻萧山地区的豆制品市场,企图以低价倾销的手段抢夺她的客户。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你要发展,他控制你发展,压制你发展,甚至给你垮台。”
面对杭州厂家的公然挑战,王茶英为了保住自己的客户,只得咬牙降低产品的价格。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17元一箱的豆腐,到13、4元,你赚也赚不到4元呀,你13元明明就是亏的呀,那作为我们私营企业,你有多少资金好亏呀。”
眼看着辛苦赚到的钱又赔了进去,王茶英心中万分焦急。就在她束手无策时,却发现这些与自己多年合作的经销商又一个个都回来了。
客户:“他们这个豆腐呢,放一天就容易坏了,我们这个豆腐呢,放两三天不会坏的。我以前他们的豆腐也做过了,越做越小,没有人要。价格低也没有人要。”
就在大伙以为一切风平浪静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1999年10月12日凌晨1点,王茶英正在农贸市场批发豆腐,突然一个工人神色慌张地跑过来,告诉她有人在抢生意。
女工人:“我送豆腐去的时候,听那个人在同客户讲,说你们拿我们的豆腐,要是明天不拿我们的豆腐,就把你们的汽车轮胎戳掉。”
王茶英:“当时我不相信,我说不可能的。”
女工人:“我说我亲耳听到的,我说是真的。”
半信半疑的王茶英绕到经销商货车后边,没想到这个经销商真的有些动摇了。
客户:“我刚过去,正在装豆制品,钻出来一个人,他就是直截了当地跟我讲,他说你不要拿华源的东西,要不然把你的轮胎给戳破了。那我是靠车子吃饭的,没有车子,我送东西怎么送,我们也害怕他,所以我说,我今天已经拿了,那么从明天开始拿你的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