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这样精打细算,仍旧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常常困扰着李建华。由于周转资金不足,生产的又是单一品种,厂子抗击打的能力先天不足。布鞋是种季节性产品,积压时就只能拖欠其他供货商的货款,自己的布鞋又卖不出去,这样加起来要欠二三十万元。好不容易等到旺季来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人家来提货时,往往供应不上,特别是几家客户同时上门时,肯定就有人空手而归。没货了,对方当然不高兴,可是由于李建华注重质量,诚实守信,客户在横向比较后,还是会回来找他,一些回头客就是这样积累下来的。
日子就这样在奔波与忙碌中过去了。李建华揣着样鞋,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北至哈尔滨,南到广州,一点点打开销售局面。1994年7月,李建华听人说昆明的布鞋销售形势比较好,于是就只身一人前往昆明考察,到了那里才发现,自己得到的信息并不准确。但就在返回武汉的列车上,李建华遇到了一个湖北老乡,那人拿出一个证件,上面写着某军区后勤部购物处,对方热情地对他说,看到你这么不容易,我来帮帮你吧。
正为布鞋销路犯愁的李建华可乐坏了。两个人当即约定,对方订购2万双布鞋,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他们一起回到武汉后,李建华当即从库房中提出2万双布鞋,发到昆明。到了昆明,李建华雇了一辆卡车将布鞋装上,正当他要上车时,那个人拦住了他,假惺惺地说,你腿脚不大方便,这样吧,我在前面卡车上押车,你和我的同伴坐出租车在后面跟着,到了仓库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李建华当时也未细想就同意了。两辆车一前一后出发了,谁知半路上遇到一个路口,出租车落在了后面。李建华有点不放心,同车的那个人还安慰他说,没事的,我知道地方。不久,出租车停住了,可是等了好一会,也没见卡车的影子。那个人又说,我下车去迎一迎他们,说完还没等李建华同意就下了车。那个人装模作样地走了20多米,忽然撒腿就跑,等李建华反应过来,对方已经没了人影。其实就算反应快又能怎样,自己腿脚不好,还不是眼睁睁地干瞅着。
2万双布鞋就这样被骗走了。李建华连忙到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并且告诉了家人。电话中,家人怕他急火攻心,更担心他的安全,都让他赶紧回来。可是李建华却不甘心,整整3天,他睁着眼躺在旅馆里,不吃不喝。自己做生意一直以诚信为本,最恨的就是弄虚作假、坑人害人,如果听任骗子逍遥法外,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而且凭着预感,李建华觉得应该能找到这个骗子。因为骗子得逞后,肯定要销赃,而昆明山高路陡,经济也比较落后,一般人吃不下这笔6万多元的货,因此骗子肯定会在当地销赃。自己只要守在当地,肯定能找到他们。
将种种可能一一分析透彻后,李建华借了一辆自行车,开始穿街走巷寻找线索。为了让躲在暗处的骗子认为他已经离开了云南,李建华三天两头换旅馆,没睡上一天好觉。他找到各大商场以及大的鞋业批发户,每到一家,都会先把自己的遭遇说上一遍,求得对方的同情。同时他也说明这是一笔赃物,任何销赃买赃的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李建华这番有情有理的述说打动了每一个人,大家都表示如果发现线索肯定会帮助他。
苍天不负苦心人。第二十天,一个经销商打来电话,说有人拿来的样子和李建华的产品很像。李建华听后急忙赶过去,发现对方拿来的样子正是自己的产品。感激不已的他对那位好心人说:“太谢谢您了,不把骗子抓到,我这口气窝在心里一辈子也不心安呀。您放心,您在危难之际帮了我,我也得谢谢您。这样吧,那个骗子多少钱卖给您,我追回货物后,也以同样的价位给您。”
当天晚上,那位“湖北老乡”落到警察手中。日后两个骗子一个被判了8年,一个被判了5年。抓到骗子后,李建华找到那位提供线索的经销商,对方也是位好心人,他对李建华说:“你太不容易了,如果我要按50%的折扣买下这批货,我实在于心不忍。但是如果按照正规进价,我又承受不起。要不这样吧,货先放在我这里,你再去找客户,我不收你的仓库费用。”李建华听后感激万分,但他说:“受人滴水之恩,该当涌泉相报。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一分钱也要不回来。既然咱们已经讲好,我就要讲信用。我虽然损失了一半的货款,但是交下了您这个朋友,值!”两个人让来让去,最后,那位经销商给了李建华5万元,虽然李建华也亏掉1万多元,但是此次昆明之行,他觉得自己还是收益良多,看来自己以往还是有些偏激了,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呀!
带着感激之情,李建华回到了武汉。在此后3年的时间里,他与那位昆明经销商一直保持着业务往来。因为彼此信任,李建华有时只要把货发过去,那边的款就打过来了。
命运似乎有种轮回。李建华自己也没想到,他在昆明受骗,日后也是在昆明发现了又一个商机。一年后,李建华再次来到昆明考察市场。为了广泛了解市场,他与那些挑着扁担的力工们交上了朋友。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心地善良,看到李建华对他们客客气气,就十分愿意给他提供信息。在一位挑夫的指点下,李建华找到一家经销商,发现那里有一种军用布鞋卖得特别好。闲聊时,店主告诉他,这种鞋如果价格再低一点,肯定会卖得更好。李建华发现这种鞋由于追求其耐磨性,成本偏高。于是他回家改进了鞋底工艺,降低了成本后,又回到了昆明。李建华的到来可把那位店主乐坏了,他对李建华说,这个点子是我提供给你的,你要卖就只能卖我一家,李建华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这一回,他找对了市场,货主那边每双鞋的进价降低了三成,李建华这边每双鞋的利润却比做布鞋时不知提高了多少倍,每双能赚二三元。这一进一出,让供销双方都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