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双腿肌肉萎缩,却拄着双拐走遍了大江南北;他曾经饱受磨难,被人骗走巨额货款,却依旧保持着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他曾是名下岗职工,却不等不靠,一次次向命运发起挑战,他就是武汉市华兴制鞋厂厂长——
如今的李建华可谓功成名就,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从昔日一个手工生产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现在拥有300余名员工的制鞋厂,在这十几年奋斗中,自己走过的是怎样一段艰辛的路。
画匠办起布鞋厂
1961年5月6日,李建华出生在一个环卫工人家里。1岁多时,他不幸染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肌肉萎缩。看着别的小朋友奔跑嬉戏,李建华既难过又苦闷: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只能靠父母养活了吗?好强的他不甘人后,学习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还学会了骑自行车,但是对未来的人生,他仍旧不敢做太多的设想。
痛苦不仅包围着李建华,他的父母同样在苦闷中思考着。周围人有意无意的歧视固然让他们伤心,儿子将来的命运怎样安排更让夫妻俩耗心伤神。由于自身和外界条件的种种局限,许多残疾人长大成人后往往很难有所造就,等待他们的除了靠父母家人养活,就只有在街头巷尾做个鞋匠或缝衣匠了。夫妻两个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没有更多的能力为儿子安排个好的工作,难道孩子长大后也只有在街头才能讨口饭吃吗?
人们常说未雨绸缪。李建华的父母虽然没有太多文化,但是在决定儿子命运的时候,他们显示出了超乎常人的长远眼光。在李建华上到初二那年,他的父母为他请来一位国画老师,让喜爱文艺的儿子专修中国画。对一个每月收入只有100元的家庭来说,每月20元的学画费用绝不算少,可是为了儿子的将来,父母宁愿自己口挪肚攒也不愿放弃。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多么英明。高二那年,正好一家街道开办的工艺美术厂招工,李建华凭着过硬的美术功底通过了考试,从此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而在毕业考试时,已经工作了一年的李建华和那些一心一意读书的同学同场考试,结果在同学年的600余名考生中,李建华位居第四。但是由于身体原因,李建华的大学梦却只能是个幻想,他的选择只能是踏踏实实地在工厂画画。1983年,有家正规的国营美术公司招工,在老师的推荐下,公司看中了他的才华,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再一次成了阻碍他前进的难题,加之那时工作难找,许多干部子弟也挖空心思要挤进公司,因此李建华整整当了两年的临时工,才正式调进这家公司。
可是命运似乎在专门和李建华过不去。由于市场效益不好,公司在1985年左右开始走下坡路。李建华于是承包了公司的字画部,从制作到销售一把抓,虽然并没有挣到太多的钱,但是对李建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颇有益处。可惜的是,由于外贸公司的人事变动,李建华独当一面的局面只维持了一年多。
1986年,李建华开始了独闯江湖的生涯。他想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愁找不到饭吃,谁料想一旦真正做起来才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由于身体的原因,加之李建华平日里不太讲究穿着,因此在奉行“衣冠不整,恕不接待”的宾馆员工眼中,李建华属于不受欢迎的人。一次又一次,他满怀希望,拿着作品想去宾馆向客人推荐,可是往往还没进门就被拦住了。这可怎么办呀?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李建华收获的却只是失望与焦急。后来,他通过朋友认识了国际旅行社的一位导游,总算通过晴川饭店的字画销售部卖出了几幅画。当从饭店取回900多元钱时,李建华往日的苦闷一扫而光,他对未来一下子有了信心,原来离开单位自己一样可以生存,而且可以活得更好。拿到这笔钱的时候,李建华的妈妈刚刚退休。在李建华的坚持下,他带着父母到北京转了一圈。日后回想起来,自己之所以这样做,孝心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让父母知道,这个残疾儿子不仅没有流落街头,而且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
头三脚踢开了,事情就好办多了。李建华凭着自己的国画手艺过上了中上水平的生活。可是命运偏爱捉弄苦命人。1989年那年,由于一些原因,来自国外的游客锐减,国画也卖不动了,已经结婚的李建华只能又一次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当时,李建华的妻子没有工作,就在家中办起了一个小鞋厂。说是鞋厂,其实只是个手工生产的家庭式小作坊,只有2个雇工,产品呢,则是单一的灯芯绒布拖鞋,销往武汉市的汉正街市场。当时,李建华正好无事可作,就帮助妻子跑销售。由于夫妻俩都不懂行,使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款式都不太过关,造成产品积压,为了甩货,成本价3元多的拖鞋最后只能打对折卖掉,结果一下就亏掉了4000多元。
在一般情况下,许多人在一个地方摔了跟头,往往就转行了。可是,李建华却从这次失败中看到了潜在的商机。自己之所以亏本,是因为自己对市场、对技术不熟悉造成的,并不是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利润不能做。意识到这一点后,当一位布鞋厂的退休工人找到李建华要和他合资办厂时,李建华立即答应了。他东挪西借凑齐了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然后就开始了摸爬滚打的商海生涯。厂子很小,员工还不到20人,生产的产品只有一种,那就是灯芯绒布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懒汉鞋,一双鞋的利润只有八九毛钱。好在李建华人勤快,在他与合伙人的配合下,鞋厂凭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一年下来,李建华赚到了1万多元,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诚信经商闯市场
在承包了一年后,李建华又单独承包了一家街道厂。这一次他投入了2万多元流动资金,工人也增加到30余人,3年后,又发展到100名员工。但是此时,市场竞争却比以往更加激烈了。虽然一个月能够生产6万双布鞋,但是单件产品的利润却急剧下降。做得好时,每双能赚一毛钱,不好的时候,每双就只能赚5分钱。要想有所盈余,就必须从购料、管理、销售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上精打细算。买回来100米布料,李建华就与师傅一起打样、核算,做哪个鞋号都要反复计算。甚至连一根针,李建华也想到了。他规定缝衣针断掉了,必须拿旧针来更换,工人们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必须捡起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