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工作坊名为培训,实际更像是心情游戏。公司为此专门花了一天时间,70多名中层骨干都参加了这个“游戏”。“以前,大家都只知道自己很暴躁、只知道自己想发火,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导致情绪不好。这个活动就是帮助大家探究其中的原因。”徐燕介绍说,“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很‘配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可能很多人难以启齿。不过,授课老师很巧妙地把‘情绪’与‘孩子教育’联系到了一起。这触动了很多公司骨干的神经,他们大多数年龄在35~45岁之间,‘孩子’这个话题,引起了在场人士的共鸣,让他们很快地投入到这个游戏中,进入角色。”
“游戏的效果很好,大家普遍反映很实用。许多同事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这就像照镜子一样,找出自己性格特点下的处事态度和方法,并由此延展到在工作中与员工打交道的实际情况中来。”徐燕表示,这次培训以后,大家把心里的情绪表达出来,同时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中被困扰又或不快乐的“源”因,让不少中高层领导者们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带着快乐的情绪投入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人其实需要定期把心里的‘垃圾’清理掉。”现在,徐燕也会定期参与心灵成长方面的课程培训,“我自己也在做心里的清理,这个过程有时候也很痛苦。”在提到6名下属曾在半年内先后离开自己率领的人力资源部时,徐燕说:“当时心里很难受。我那时也在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他们先后把我给炒了?我在工作中教了他们很多东西,我对他们很好。难道我不值得他们留下吗?”同样经历了宣泄和寻找“源”因,徐燕意识到,以前的下属在各自的理想驱动下,分别有了很好的归宿,并不是简单地弃她而去,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
虽然目前还做不到帮助每一个员工彻底地释放自我,但徐燕表示,赛尔网络已经开始有这样的意识,去帮助、倾听和引导员工,她本人还会用心理咨询的方式试着给员工提供一些建议。
“如果能定期抽出财力、物力,还有时间,做一些心理咨询,参加一些与心灵成长有关的课程,把自己内心的世界调理好,这对人自身而言是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企业来讲,将大大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力,能够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心灵成长带给徐燕个人最大的感触是,通过了解员工以及周围人的性格特点,她与同事、朋友的相处更加融洽,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生活上也更加开心。“帮助员工进行心理管理,也是为了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管理员工“心理”是企业责任
胡宁涛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员工的全面健康管理应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两方面入手——从组织层面来看,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心理咨询技能培训,或者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心理救助,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员工因不良心理压力带来的低绩效和负面影响。但组织层面的“心理援助”效用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而降低,因此实施个人层面的心理健康援助更为重要,企业应给予员工正确的职业心理疏导以及健康的个人心理健康管理,最终达到有效的预防员工心理、社交健康指数的恶化,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