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本身并不总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或许创业只是因为遭遇到职业天花板,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会为你开一扇窗。”
2004年对于曾经是上海某著名医药公司的市场经理Robin来说,或许正是窗户打开的时候。这个曾经的市场经理人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之路。他遭遇的职业“天花板”让他去意已决。
年轻的市场部经理
1999年Robin从上海某著名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后进入到上海一家著名的医药公司。他的职业生涯就从该医药公司市场部市场专员开始。除了出差考察辖区市场、发展经销商外,他还要针对他的辖区市场制定各种营销策略。
兴趣广泛的Robin在大学涉猎了很多领域,这让他和领导、同事都有聊天的话题。初入职场,Robin豪爽不失明智的个性,从不计较加班、补助的工作态度,让他在公司的人气急速上升。加上他辖区的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两年后他被升职为华南区市场经理。
升职后Robin对工作更加热忱,一个月做了3个Case,在上海和华南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反响。客户、老板还有上司都比较满意。半年后,公司的市场经理离职出国攻读MBA。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很快成为了该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市场部总经理,管理着10多个人的部门。薪水也自然从最初的4位数涨到了5位数。
“那个时候野心急剧膨胀!”几年后Robin坐在他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的意大利真皮沙发中这样回忆。人不能没有野心,但不能野心过大。
Robin野心的膨胀起初是因为家里的境况变得糟糕起来,他希望公司给他加薪。他找到外籍经理,经理告诉他具有策划和创意头脑的人才可以很快赢得中等偏上的薪资,但是要想更高,只有3年的工作经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公司的解释是一个只有3年工作经历的人基本不具备公司所需要的人脉资源、操作能力和全方位的管理能力。
在薪资谈判失败后,他静下心来。
工作过程中他慢慢发现很多客户并不能成为以后可以继续使用的资源,而且很多营销方案的成功对于以后也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甚至都能做一个引起行业轰动的营销方案出来,只要他敢想。医药行业的混乱也让他觉得苦恼。一种职业的困惑开始在心底滋生。
尽管市场部只有10多个人,但是每天有开不完的会和无数的上级汇报,公司高管们的两只眼睛时刻都有一只盯着他的部门。
工作的巨大压力和对薪资的不满意让他开始审视自身职业。自己的职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向上,看不到晋升的空间;即使看得到,也需要等待10年甚至更长时间;薪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向下,还有很多人盯着这个职位。如何突破?
一扇门的关闭
Robin再一次找到外籍老总,告诉了他的困惑。然而他的困惑并没有在老总这里得到解决。反而让他更加困惑。薪水不可能再涨,职位至少在10年之内不可能有较大提升,只有被贬谪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