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窑火通红
德化瓷的烧造工艺
德化瓷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有“中国白”之称的德化窑白瓷,其瓷种主要有青白瓷、白釉瓷两类③。它们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窑业技术的进步,因而对德化窑瓷的鉴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主要以碗坪仑窑和家春岭窑的产品为代表,北宋和南宋均有生产,并延续至元代。青白瓷一般采用还原焰烧成,烧成温度较高,器物胎质洁白坚硬,露胎的地方有的呈芒口,外釉不及底。釉面洁白,光泽感强,积釉处微带水青色(白中泛青,或青中泛白)。这种特殊的釉色是由于窑炉内气氛分布不均,火候差异较大,釉药含钾成分高等原因形成,而这也是德化窑釉药配方的特色之一。
白釉瓷的瓷胎般呈洁白或灰白,质地坚硬,是选用德化本地优质瓷土材料,按一定配比,在氧化焰气氛下烧制而成的一个瓷种,以屈斗宫窑、甲杯山窑、后所窑的产品为代表。
元代屈斗宫窑址出土的白釉瓷标本胎质细腻匀洁,釉面莹亮,呈乳白色,或白中微闪黄色,外釉多不及底,整体造型素净淡雅,稳重大方。而明代的白釉瓷更是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名贵瓷种有“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等。其中“象牙白”瓷为氧化焰烧成,“糯米胎”,质地坚韧、细腻匀洁,釉面白中微闪黄色,犹如凝脂,仿若象牙那样的温润;“猪油白”瓷的釉面则莹厚细腻,油滑明亮,具有冻猪油的莹润感;“葱根白”瓷的釉色纯白,素而光亮,缺乏油脂、莹润感,犹如水中葱根般洁白无暇。
青白瓷作为早期瓷器,器型比较普通,主要有:壶、瓶、罐、钵、碗、盘、碟、盏、杯、洗、盒、高足杯、盅、小水注。而自釉瓷的器型就非常丰富,日用瓷就有碗、盘、杯、洗、壶、瓶、罐、钵、盒、匙、高足杯、盏、灯座、碟、簋、爵、匝、尊、觚、灯、炉等,文房用品包括熏炉、印章、狮子香插、笔筒、案屏、水注、水丞、砚台。而最具特色的就是专用于祭祀供奉的佛像雕塑,包括观音、如来、菩提、达摩、弥陀、十八手准提佛、伏虎祖师像、文殊、普贤、立莲如来、坐莲如来、文昌帝君、北帝、土地公、汉钟离、蓝采和、天后、和合二仙、罗汉等神仙佛像。其中观音有立像观音、坐像观音、十八手观音、送子观音、把藤观音、多臂观音、渡海观音、童子观音、坐莲观音、趺坐观音、坐岩观音、持经观音、坐狮观音等卜几种。此外还有专用于摆设的人物雕塑,包括有关羽、寿星、李白、朱熹、三仙游宴、女像、瓷人、瓷孩童、西洋人物、西洋人物生活组雕等。除了以上大类,德化还接受订单,生产瓷箫、鼓形器、桃形器、瓜形器、瓷板墓志、棺垫等极为罕见的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