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姐,您做的是哪一道工序呢,动作好快。”
“这是上釉。我们做粗活,不快赚不到钱。”
“哦,你们工资高吗,一个月能领多少钱?”
“不一定,有做才有钱,加班多就领得多。不过总体上比往年好一些吧,少的千来块,多的有两三千。”
“那工资高了,生活是不是好过些?”
“工资高了,物价也上涨了。你看,我昨晚做的这个头发,就要150元呢。”
“哇,是离子烫呢,大姐您真时髦!”
“昨晚同车间十来个姐妹相约着去做,就都去了。不过说实话,要在往年,还真舍不得花这个钱。”
……11月16日,福建省德化儒苑礼品有限公司,46岁的女工李某,一边动作娴熟地给陶瓷坯体上釉,一边跟笔者闲聊。在闲聊中笔者得知,瓷厂的工价普遍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升了百分二十到三十,要是加班加点的话,普通工人一天可以赚到上百元。虽然市场上物价也跟着上涨,但日子明显好过了,所以工人也舍得花钱赶时髦了。
工人日子好过,老板的负担却加重了。据儒苑礼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添福介绍,他以前做的是纯外销陶瓷,除了劳动力成本增加,这几年还要面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压力;因此他从2004年开始尝试国内市场,去年以来更是转移重心,着重开拓国内市场。
投入资金、建设品牌、营销包装、开拓市场……在我县,几乎每一家外销陶瓷企业都开始关注国内市场,“用两条腿走路”。他们戏称,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转型升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