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资本保全和增值的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出资人选聘合格的经营者实际上就是以是否能使资本得到保全和增值为前提的。一旦经营者选聘完成,出资人就应当以资本保全和增值为核心,明确相应的资本保全和增值目标,建立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使经营者围绕这些指标(目标)展开经营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的考评办法,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使经营者业绩能够得到正确、合理的评价,以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同时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二)确定投资方向和决策程序。企业对外投资意味着出资人资本的位移,这种位移不仅改变了出资人原来的预期,而且还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出资人必须对经营者提出的投资方案和投资计划确定方向,明确企业对外投资的决策程序及变更投资方向的审批程序,只有在得到有效分析和批准的情况下,经营者才能实施投资方案和投资计划。
(三)建立必须的内部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为确保出资人资本保全和增值,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出资人和经营者共同的需要。内部控制能帮助出资人了解企业组织结构、运行程序、管理制度、业务处理方法(流程)等经营过程中的基本运行状况,再借助企业财务报告等资料便能较为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成本费用的增加会直接减少利润,从而减少出资人的资本收益。成本费用的直接控制在于经营者,出资人成本费用控制主要体现在成本费用相关制度、标准和支出范围的制定和监督。出资人能够通过相关制度、标准和范围执行情况的了解、分析,约束经营者背离出资人的意图。
(四)约束资产的使用,决定收益分配政策。经营权是由财产权派生出来的,经营者使用资产必须符合出资人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相一致。若变更资产的用途,有可能会引起资产的流失或引起新的资产使用风险,从而影响出资人的利益。因此,出资人对于重大资产的使用必须进行约束,以保证资本目标的实现。出资人法定享有收益分配权,出资人决定收益分配政策应当兼顾企业的近期和长远利益,还要兼顾企业员工、经营者的利益,以保持企业持续的发展能力。
(五)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建立财务监督机制。会计政策涉及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而会计要素能否正确确认和计量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和利润的多少,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对出资人的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为此,出资人应当合理地选择会计政策并加以必要的检查,对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做到心中明晰。为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出资人可以通过监事会建立财务监督机制,实施包括年度审计、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多种形式的内外部财务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出资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出资人财务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是对投资企业重大决策和重大财务活动的约束,具有间断性。出资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
(一)设定经营者的职业水准和基本组织要素。经营者的职业水准和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序上决定了出资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一个合适的经营者能够使一个企业兴旺发达,而一个不合适的经营者同样能使这个企业面临破产。经营者的职业水准主要包括:(1)对出资人财务目标的理解以及忠实程度;(2)经营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3)组织管理与人际沟通能力;(4)职业道德观念。企业财务负责人是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应由出资人选定。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出资人应引导经营者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组织结构和组织人员素质要素,形成高效、务实、灵活的经营群体。企业的组织结构应当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建立起组织内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职责明确,使每个成员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技术,做到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