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08年,中国的期货业已经有了15年的历史,而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必珍也已经在期货行业工作了15年,一刻都不曾离开过。
15年来,中国的期货行业经历了太多的风云突变、沉沉浮浮。在最困难的时候,张必珍也曾经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在期货行业里呆的时间太长了?离开是否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但每一次他都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坚持留了下来。
离开还是留下来?
1989年人大经济系硕士毕业之后,张必珍进入物资部生产资料市场调剂司,主要工作是分析全国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走势。原以为可以就此踏上仕途,但1992国家部委调整,撤销了物资部,张必珍只好下海,进入了国内贸易部下属的华通公司。
当时华通公司刚刚成立了一家期货交易部,张必珍进入该期货部,远赴上海金属交易所进行有色金属期货品种的交易。刚开始,华通公司期货交易部仅有两名工作人员,张必珍为交易部聘请来了一位经理,自己则身兼数职,需要交易的时候,就换上红马甲,下场成为交易员;交易结束之后,还要做交易结算和维护客户等工作。
很快,中国的期货业就进入了治理整顿阶段。中国证监会要求期货部必须转化为合规的期货公司,才能生存下去。于是华通公司就购买了一家期货公司的壳,将自己的期货业务注入这家公司。这家壳公司叫“经易期货”,华通公司延用了这个名字。
由于交易量下降,经营业绩变差,张必珍请来的经理此前已经离开公司,张必珍顺理成章地成了经易期货公司的总经理。
1993年到1995年期间,华通公司期货交易部发展迅猛,在上海和苏州两个金属交易所的交易量成倍增加。业务快速增加,也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风险控制能力减弱导致交易爆仓和直营业务亏损等等,把公司此前挣的钱都赔了出去。1996年和1997年,经易期货的经营一度非常困难。
张必珍担任总经理之后,主要任务就是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行业治理整顿,对公司进行治理,强化交易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和精简业务机构。按照张必珍的话说,“那个阶段,大家都很痛苦。”在裁人的过程中,张必珍还必须竭力保持公司骨干的相对稳定。
由于经营业绩下降,收入减少,当时很多员工还没等到公司辞退就已经自行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必珍发现,那些离开的人过得都很好,收入也比留下来的人要高很多。2004年之前,连续数年,作为经易期货总经理的张必珍每月的工资才2000元,而张必珍供职于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同学年薪动辄就能拿到几十万。
张必珍也曾经有动心的时候,也曾经有机会跳槽到其他行业去,但他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对此,张必珍的解释是,“我可能是有期货情结吧,这种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害了我,因为离开的人,无论是出国的、上学的,还是进入其它行业的,后来发展得都很不错。”
不过,张必珍也承认自己对金钱看得比较淡,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大,而且也舍不得离开自己带起来的团队,舍不得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