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4日,200只创业板个股总市值为8074.75亿元,流通市值2343.19亿元。
中国的创业板虽然只发轫于2009年,但是其赶超世界他国创业板的速度却是飞快。在1971年美国诞生纳斯达克之后,世界各国都试图复制纳斯达克的成功。先后扩展到日本、英国,进而扩展到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并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播下过“创业板”的种子。
然而,从市值出发,中国的创业板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创业板市场。2010年10月12日,大阪证交所合并创业板后全新创立的“新JASDAQ市场”正式启动。该市场包括上市企业共1005家,总市值为88163亿日元,超越韩国的KOSDAQ成为亚洲最大的创业板市场。当时日本JASDAQ市值换算成人民币只有6900亿元。
香港创业板截至3月底的市值也只有1157亿元人民币,仍在市场交易的企业也只剩下了168家。
环顾全球,除了纳斯达克,也只有英国的AIM市场市值还在中国创业板之上。今年1月末,英国AIM市值为8873亿元人民币,该市场上市公司数目接近1200家。
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输出大户,为45家,占比22.5%。北京36家,居次席。江苏、浙江、上海也都有十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这些数据展现了创业板开通一年半以来的热闹和缤纷。事实上,在创业板发展过程中,热闹和缤纷远不止这些干巴巴的数据那么简单。市场各界围绕着创业板的功能、前景、监督、管理市场展开过一系列的讨论。一些问题甚至成为困扰创业板继续发展的矛盾。
2.创业板企业“不创业”
2011年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晚间发布公告称,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2011年第14次会议于2011年3月22日召开,深圳市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未通过。对于此次神舟电脑的IPO被否,证监会没有公示具体原因,但分析认为,神舟电脑在红海的PC产业中无法实现高增长。
上市公司上市前,都会对报表有所粉饰。即便如此,神舟电脑招股说明书显示,去年神舟电脑收入46.24亿元,同比增长7.53%,实现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3.16%。增速非常有限。
2009年创业板刚开板时,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媒体报道都用Start-UpBoard(创业板)来称呼中国的创业板。而我们的官方英语翻译是GEMBoard。GEM由GrowthEnterpriseMarket三个英文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直译应为成长企业市场。
若把企业发展分三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则中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不是创业期的企业,而是已进入成长期的企业,所以有人说“创业板企业不创业”这正是中国创业板的市场定位。
创业板在审核期待上市的公司时,亦将成长视为重要因素。在企业盈利条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如此规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创业板上市要求制定的时候,正逢金融危机阴云未散,因此没有设定净利润的增长要求。”上海某证券公司投行部的人士表示。
2009年登陆创业板的36家上市公司,过去一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确实不算高。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2008年年度,这些企业净利润算数平均增长率(下同)为42.23%。
但2010年,证监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审核更为严格。“我们报上去的企业都是净利润高增长,否则难以获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