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在笔记《才用》篇中,曾国藩进一步指出:“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才亦才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龃龉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适宜也。”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量才适用,根据专长的不同安排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做到相得益彰。因此,量才适用是曾氏广揽人才的第二个原则。
对于现代的企业而言,如何根据具体的岗位配备适用的人才是选用人才、激发人才潜能创造业绩的前提,因此就要破除对文凭、资历、职称等的迷信,走出唯文凭论、资历论的选聘误区,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身才能。因此,对于岗位是否适用是考察、选用一个人才的前提而不是别的!
曾国藩说:“求人才至难,当如鹰隼击物,不得不休”。这是曾氏广揽人才的第三个原则,即:锲而不舍的求才精神。重视人才、寻求人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上,要切实的去做,发现人才,就千方百计的揽为己用。曾国藩在得知彭玉麟的才能之后,力邀彭玉麟出山相助,但几次都被彭玉麟拒绝,于是曾国藩效仿刘备三顾茅庐,在其苦劝之下,终于打动了彭玉麟。
※慎用
曾国藩说:“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毫无着力之处”又说:“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如何对广而收之的人才做到慎用呢?曾氏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为此,他提出了慎用的第一个原则:要高度重视人才的考察,用之前必须做到“知人”,提倡选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者”,“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可见,曾国藩对用人之慎是何等重视,用现在的话就是要考察选用者的职业规划、专业能力、作品案例、职业道德等,而慎用的目的是杜绝用错人、让真正的人才得到重用,发挥才能,可以说慎用正是为了用其所长、尽其所能。
关于如何考察、知人,也就是观人之法是什么呢?曾国藩说:“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如今流传甚广、让人津津乐道的曾氏《冰鉴》就是一部如何识人的专业论著,其中所讲到的一些识人、辨人方法还能为我们所借鉴,曾氏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七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既融合了前人的经验,再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将其一生在识人方面的技巧浓缩在这一识人的专著之中,可以说这是曾氏成功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考察人的方法比之如今所谓面试走过场的形式要科学、理性得多;世人常谓曾氏是“冷眼看英雄”,说的就是曾氏在识人方面精绝、独到、出人意料的识人的眼光,比如起用刘铭传就很好的说明了曾氏这一本领,李鸿章曾带三人去拜见曾国藩,请他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未归,李鸿章就让三人在厅外等候,自己去到里面。不久曾国藩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挡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李鸿章很惊奇,问是如何看出来的。曾国藩笑道:刚才散步回来,走过他们身边时看见,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的人;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