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人际沟通>>|
企业家与公众的距离有多远

发布:2007-11-16 14:24:11  来源:  [字体: ]

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袁岳认为张、杨二人代表了目前中国企业界的一种企业家典型。“第一,他们都善于运用媒体。不单自己都掌握了媒体,而且积极运用其他媒体;第二,他们抓住了现在中国社会很有特点的两个社会动员机制。杨澜是比较多地发动精英去动员其他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点,普通民众的观点是被精英所影响的,人们仰望精英。她通过做很多精英的访问,使得她自己也身处这个层次中间,使得人们仰望她。张是以年轻人动员为主。中国社会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有动员力。假定孙子知道了,爷爷肯定知道,但是爷爷知道的人孙子不一定知道。”

    公众目前对于企业家形象的认识可能还处在一个雏形阶段。袁岳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公众型企业家的总量太少,大部分企业家的知名度不超过1%;第二,知名企业家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第三,这些人里面,大部分没有真的认识到自己是公众企业家,很大程度上他是个人兴趣,加上意识到这个对于生意的影响力,加上他们在尝试了一些公众型的沟通手段之后尝到了趣味性的甜头。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自己就代表了目前老百姓心目中企业家的样子。他们是自发而不是自觉的,没有几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业要培养几个代表人物出来。

    袁岳给出了这么一个指标:“中国目前大的行业有30个。如果一个行业能够有3个-4个知名度在2%以上的企业家,那么中国人今天对于企业家的看法,包括对于富人的看法就会和现在有更大的不一样。”

    沟通

    前几天,袁岳的母亲看了儿子在上海主持的《头脑风暴》电视节目,问他:你们弄那节目有什么意思?我也看不懂,有什么用啊?面对母亲的质疑,做儿子的反思了一下原因:“这是个评论企业家的节目,我们用的那些语言,说的那些事,在老百姓看来,挺玄的。”

    事实上,企业家和公众之间存在着话语隔阂。如果顾雏军、牟其中出点事,得到的报道会特别多。哪个富豪从榜上掉下来了,报道也特别多。但是如果你真的碰到一个普通的企业家,他会和你说什么?他会说说自己的生意经,再说点管理的事,捎带着还说点和政策有关的事。但是要知道,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管你是做水的还是做牛奶的,虽然这事情跟大家都相关,但是说到你的专业,老百姓第一个反应就是:你一个老板讲的就相当于广告,他的兴趣是不大的。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消息来传播的时候,负面消息对老百姓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主流企业家的专业信息。那么,企业家应该向公众传递什么?应该以什么方式和公众沟通?

    “我们现在总是技术思路、专业思路,其实可以从公众角度想一想。”袁岳说。他举了王石和比尔·盖茨的例子。王石玩登山、做环保,涉及了很多公共话题。比尔·盖茨身上则有一个“公众故事”:穷小子没念完书就创业,还发财成了首富,成首富之后还拼命花钱做慈善。“要想赢得公众的注意,就要在最TOP的点上形成反差。就像于丹讲《论语》,第一要相对前卫,然后要建立关联。把相对前卫的知识和认识,用老百姓能明白的通俗方式,把老百姓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跟这些道理进行关联。”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