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定位
他山之“瓷”,如何指路?
消融思想坚冰重要,引领出路一样重要。在对整个陶瓷业进行规划与盘组中,如何推动其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由工业生产转向商业贸易、由单纯的产业生产转向工业生产与陶瓷文化转型升级,成了我县迫在眉睫的问题。
当务之急,我县“跳出德化看德化”,把目光转向台湾莺歌镇。德化与莺歌镇,隔海相望。莺歌瓷也是从粗瓷起家,也经历过大量承接西洋工艺瓷代工外单的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莺歌瓷完成了转型升级,创新意识强烈,其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近年来,德化与台湾两地以瓷为媒,互动和对接日趋频繁——
2008年,我县在金门举办了专场瓷器展览会,吸引了很多台湾客商和收藏家的目光;随后“中国·德化陶瓷鉴赏展”在台湾三市轮流展出,取得良好效果,使台湾新光三月连锁超市和我县陶瓷企业展开了商贸合作。
与此同时,一些台商也开始到我县兴业。台湾客商邱文星前来致力开发陶瓷酒瓶;台湾著名陶艺大师黄政道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陶艺委员会委员捷克几雷·拉斯托米加一道,在德化举办了“‘有德有壶’德化月记窑首届国际壶艺双联展”;台湾陶瓷业者赖智忠也在我县置地创办工作室……
“从产业发展来看,莺歌镇的发展经历与德化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莺歌镇的转型升级之路值得德化学习。我们要在传承弘扬自身优势的同时,取其所长,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工业瓷都’迈向‘文化瓷都’。”县委书记、县长李辉跃说。
于是,我县致力于推动两地合作从零散转向全面,推动陶瓷生产向文化创意转型。我县规划建设闽台陶瓷文化创业园、德台陶瓷文化和技术交流平台;加强与台湾陶瓷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化两岸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和德台陶瓷产业合作,完善德化陶瓷博物馆与莺歌陶瓷博物馆、德化陶瓷学院与台北莺歌陶瓷职业学校合作交流机制。
在全面规划中,我县推出创建“德化国际陶瓷城”的构想,与台湾企业签订《德化国际陶瓷城整体规划》合同书,以借助台湾先进的文化创意理念,参考台湾莺歌镇陶瓷文化镇的成功案例,对我县区域内的陶瓷产业与创意文化、观光旅游产业提出整合方案,推动整个产区从“制造”到“创造”、从“工业瓷都”到“文化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