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白·陈仁海”文化现象——适应当代陶瓷文化发展需要,并具有时代文化特征与体现时代人文精神的文化表达
中国陶瓷文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被推向了世界文化竞争潮流的浪尖。这不论是传统陶瓷文化,还是现代陶瓷文化都面临着世界文化多元性的挑战和冲击。首先,在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舞台上,各民族竞相依据自身的文化内容及其特色占据一席之地,并力争主导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这种文化发展态势,在大范围内存在,在小范围内依然效应显著,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地区与地区之间,或在到集团与集团之间,都有这种文化主导的欲望与具体行动。谁在文化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谁就提前拿到成功的胜券。其次,陶瓷文化原本就是多种文化不断凝聚的产物,长期以来一直带有多元性特征,因此,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是促使陶瓷文化向多元性发展的必然途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境内的地域性陶瓷文化曾经产生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精彩历史画卷。这无疑对中华民族陶瓷文化发展是一次空前的挑战尝试。再次,陶瓷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或者说内核,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是在技术支撑与推动下陶瓷材料不断创新的产物,是不断科学合理利用陶瓷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能进行生产与应用的文化,因而,谁掌握了发现、发明与利用陶瓷材料及其工艺的科学技术,谁就在陶瓷文化发展中具有主导性话语权。从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的历史上考察,每一次陶瓷文化的变革,无不归根于陶瓷材料的发明、利用,以及与时代文化紧密结合。也可以这样说,一种陶瓷材料的发明与利用,无不同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相结合。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在陶瓷文化发展中具有优先权。诚如一位世纪伟人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互动产生了文化的另一显著特征,就是集团性文化的发展与成熟,成为文化竞争的主要手段,一个集团所具备文化综合实力是该集团在文化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正因为如此,中国陶瓷文化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向到外向,都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
因此,在文化发展,尤其是陶瓷文化发展上,人们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具体地讲,就是从文化的范畴上进行广泛的思考,为文化重新定义,从文化构成的综合因素上考虑文化的发展与开发。
文化是人类进行征服自然与改造自身获得物质和非物质成果的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体,既包括现象也富含本质。世界文化学者从不同的视觉,并站在不同的人文领域对文化进行过无以累计探讨,并得出相关结论。美国文化学者拉夫尔林顿曾经将开汽车等世俗行为定为文化,并认为文化没有高雅粗俗贵贱之分。由此可见,文化具有相当普遍性与异常广泛的意义。在陶瓷文化中,最为本质的东西是追求陶瓷文化的使用价值或实用价值,但是,对于围绕陶瓷进行不同文化活动的人来说,其陶瓷文化价值也存在很大差异。无论怎样,对于陶瓷生产者而言,他的本质就是追求陶瓷的经济价值,一定经济价值必须与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相结合,这就是说,陶瓷生产者在生产陶瓷经济价值的同时,也生产了该陶瓷的社会文化价值,但是,这并不能抹煞陶瓷生产者对本质东西的追求。由此可见,任何文化现象,不管多么丰富复杂,都不能从根本上掩盖其本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将经济建设重新确立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不论历史教训还是当今现实,任何个人、集团以任何形式的文化较量大都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正因为如此,陶瓷文化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为本,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文化实力的较量。历史上小农经济社会初步奠定了德化窑陶瓷生产与经营的理念以及运行模式,同时也确立了人们普遍具有的陶瓷文化竞争意识。例如,明代,德化窑陶瓷生产所确立的陶瓷文化历史地位,就是因为在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中,率先利用技术将陶瓷生产发展到白瓷空前未有的高度。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正当德化陶瓷生产面临发展与挑战的时候,人们由衷地回想起了“中国白”的继承、发展与广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