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中国的一位世纪伟人在上个世纪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不仅开启了中国重视科学技术的新时代,同时,也在文化创意中引起了积极地响应。在中国艺术界和艺术设计界,人们提出“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口号,在生产领域重视科学成果及其转化的文化现象风起云涌。“中国白·陈仁海”抓住这一具有全局性的文化创意契机,进行陶瓷文化产品与科学技术结合,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荣获建国60周年中国工艺精品评选“最美工艺奖”的作品《携手共荣》和2009年创作的《圣洁之灵》,在2010年首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上,分别以550万元人民币和12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2010年创作的《世博和鼎》,更创下了买单保险5.6亿人民币的极高经济价值。作为陶瓷文化产业创意,透过迷人眼目的文化现象,“中国白·陈仁海”的陶瓷文化创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果。
第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一大特征和显著趋势,是集团性文化的显现。由于社会文化在功能上的巨细分工,将社会文化组织分成若干个相对比较单一的文化职能部门,而这些文化职能各部门之间必须紧密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文化产品生产或进行文化活动的任务,这种合作与协调关系起到联系文化职能各部门互通有无的纽带作用。这样运作的集体文化具有显著的集团化特征。随着文化发展的进程,社会文化活动与生产越来越形成趋向于如此的集团化操作。例如,在陶瓷文化产品生产集团内部,建立了相关的产品研发部门、产品生产与管理部门、产品销售部门,以及与产品销售相关的产品包装及运输部门和为文化交流而设置的涉外部门,等等。这些集团属下的部门必须秉承集团的最高文化利益,进行统一行动才能使集团化的陶瓷生产文化有序进行。在德化陶瓷产区,由于文化发展需要,与广大文化环境中文化运作理念以及模式接轨,德化陶瓷生产逐渐从旧有理念和模式向现代集团化文化转变。可以说,“中国白·陈仁海”率先走出了这一步,并取得显著效果。由于发展生产的需要,“中国白·陈仁海”投入了大量资金,并组织了技术团队来攻克陶瓷材料工艺的难关,先后研发出31种氧化元素调配组成的“中国红”红釉,开发了金彩等活性纳米材料,等等。就是这样,“中国白·陈仁海”陶瓷生产从陶瓷文化产业的创造中品尝到集团文化的优势,尤其是在开创文化中的优势。因此,成立“中国白·陈仁海”陶瓷文化产品创意集团便成为水到渠成之事。
第六,推出陶瓷文化产品的品牌战略,是“中国白·陈仁海”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增加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扩大集团的影响,在整合陶瓷文化创意集团的过程中,“中国白·陈仁海”迅速提出打造产品品牌战略的构想并着手付诸实施。企业产品品牌战略也是现代企业文化成功运作的显著文化特征之一。”中国白·陈仁海”迅速适应文化发展潮流的灵活机动性,又一次给集团文化注入现代文化成功运作的活力。具体涉及到产品研发,专利保护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权威认定等,都在集团内部成功操作。“中国白·陈仁海”是国内工艺陶瓷界把原创大师名字注册成商标的第一例,其瓷雕作品都根据订单限量生产,每件作品的专利号、版权号和作者签名一应俱全。现在,“陈仁海”、“辛默楼”、“中国白”品牌作品,已获得国家专利和版权登记300多件。陶瓷文化产品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集团的知名度,也相应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文化产权得到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中国白·陈仁海”在陶瓷文化创业中,从继承、保护、发展与创新的角度考虑“中国白”历史和现状并将发展放在首位,重在创新意识的付诸实施。重在传统文化元素或文化符号的应用。重在抓住发展契机与时代文化不断跳动的脉搏。重在构建一种适合当今文化运作与发展的有机组织。因此,从文化内涵的广义程度上讲,“中国白·陈仁海”所进行的陶瓷文化创意活动及其成果,应该肯定地说是当今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文化现象对社会文化产生比较广泛的影响,影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