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论“中国白·陈仁海”文化现象

发布:2011-2-18 9:16:48  来源: www.dhcc.cc  [字体: ]

  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铜奖作品《天籁南音》摘要:“中国白”在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工艺上的继承与文化内涵上的不断丰富。“中国白·陈仁海”文化现象——适应当代陶瓷文化发展需要,并具有时代文化特征与体现时代人文精神的文化表达。对“中国白·陈仁海”文化现象的思考——富有理性的与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现象,必将影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从陶器产生到瓷器成熟,古老的中华民族一直处于世界陶瓷文化发展潮流的前沿,并成为名副其实的“瓷的国度”或“瓷的母国”——中华民族无愧于这个伟大称号,是因为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建立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其中,被世人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可谓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它不仅是陶瓷材料工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且是制瓷工艺水平发展的历史成果凝聚,尤其还是文化现象及其表达的最佳契合。

  一、“中国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工艺上的继承与文化内涵上的不断丰富

  瓷器自东汉(25—220年)产生以来,陶瓷先民们一直在为瓷器的材料工艺与制作工艺做着不懈的努力,几经迂回和徘徊,记录着先民们征服自然与改造自身的欢乐与苦涩。陶瓷先民们在开发与利用陶瓷材料为自身文化生活服务的过程中,首先是开发了青瓷,随后又富有创造性的发现,发明与利用了白瓷。从魏晋时期的越窑青瓷到隋唐时期的白瓷定位,以及唐代“南青北白”陶瓷生产格局的形成,陶瓷先民们经过了历史的跨越,终于实现了陶瓷材料工艺历史性的巨大跨越——减少了陶瓷材料中铁元素的含量,并使之适合白瓷的呈色范围——唐代邢窑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白瓷的正式产生。

  然而,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所建立的里程碑,又被自身的不断奋斗及其成果所替代。北宋时期,定窑白瓷代表了白瓷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不论陶瓷材料工艺,还是制瓷的工艺技术,以及瓷器的造型装饰与围绕瓷器应用的文化等,都远远超出了盛唐的水准。尽管宋代被誉为“瓷的时代”,可是,陶瓷发展与创新的脚步并不因为这个伟大时代而止步。

  明代,中国陶瓷生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众多官窑体系为迎合皇家实用与审美需要在原有材料和制作工艺基础上精雕细琢与潜心描绘的时候,地出东南一隅的德化却异军突起。

  德化地处福建省南部的内陆山区,山环水绕,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且是富藏瓷土矿的地区之一。这为德化成为制瓷胜地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其次,福建原本就是陶瓷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之地,原始社会新时期时代的昙石山文化遗址,与北宋时期的建窑,都曾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建立过丰碑。这为陶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人文资源。再次,德化地区全县境内的可耕地面积狭小,在小农经济社会靠田地吃饭的时代,这种自然与人文所形成的供给与摄取关系的矛盾,必须由人自身加以解决。于是,富有文化创造的德化先民们首先利用了这种优良的自然条件。从宋代制瓷形成规模以来,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发展,到了明代,德化陶瓷生产进入高度发展的新时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